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2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四章 中心城区控制规划 15
第五章 友谊镇镇区建设规划 15
第六章 镇区建设用地规划 16
第七章 镇区“五线”控制规划 19
第八章 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20
第九章 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23
第十章 镇区景观风貌特色规划 25
第十一章 镇区给水工程规划 27
第十二章 镇区排水工程规划 28
第十三章 镇区电力工程规划 29
第十四章 镇区供热工程规划 30
第十五章 镇区燃气工程规划 31
第十六章 镇区电信工程规划 31
第十七章 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32
第十八章 镇区低碳建设规划 33
第十九章 镇区环卫工程规划 34
第二十章 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36
第二十一章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38
第二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 40
附 则 4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友谊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筹城镇各项建设活动,促进友谊县城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友谊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形势及城乡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规划修编实现友谊县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规划是友谊县域范围内城镇建设和管理的法规性文件,由友谊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在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各种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 第74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 第28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 第22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 第72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 第74号);
6.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8] 第524号);
7. 《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6] 第524号);
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
1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11.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
12. 《黑龙江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DBJ07-501-91);
13. 《黑龙江省村镇体系规划》(2007-2020年);
14. 《友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15.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与标准规范。
第四条 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五条 规划层次
本次总体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县域、中心城区、友谊镇镇区三个层次。
1.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友谊县整个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1872 km2。
2. 中心城区范围为东起永林村,南到农用飞机场,西至新发屯,北至兴利屯,包括城镇建成区、远期发展控制区、农业基地范围。规划中心城区总用地面积56km2。
3. 友谊镇镇区建设规划范围为友谊县政府驻地友谊镇现状建成区及规划新增用地,面积为11.79km2。
第六条 规划区界定
友谊县规划区范围即友谊县的行政辖区范围,规划区面积1872km2。
第七条 规划期限
友谊县友谊镇总体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
其中:基期年为2012年,
近期规划期限为2013-2015年;
中期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远期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
第二章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第八条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 全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
2. 全国现代大农业引领区;
3. 全省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区;
4. 黑龙江东部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第九条 县域产业发展战略
2. 推进优势产业战略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 完善城镇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十条 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城”是指将友谊镇打造成宜商、宜居、宜游的园林生态城。按照“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将友谊镇打造成汇集经济社会发展各种要素的实力雄厚、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的宜商、宜居、宜游的魅力之城。
“四区”指将友谊县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化大农业引领区、全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全省特色文化旅游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一条 县域城镇规模预测
规划预测友谊县县域总人口至2015年为15.24万人,至2020年为18.39万人,至2030年达到22.33万人。
友谊镇2012年镇区人口4.04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8.52km2,人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211.00m2。规划至2015年,镇区建设用地为8.91km2,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为159m2。2020年,镇区建设用地为9.60km2,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为133m2;至2030年,镇区建设用地为11.79 km2,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为115 m2。
各乡镇镇区建设用地需求:各乡镇镇区建设用地按照国家150m2/人的标准,至2020年各乡镇镇区建设用地需求为16.78km2,到2030年各乡镇镇区建设用地需求为18.12km2。
第十二条 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测至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89%,至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92%,至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95%。
第十三条 城镇化发展战略
为了进一步推进友谊县城镇化水平,必须遵循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突出发展重点,坚持完善村镇体系以提高城镇化能力,壮大镇村经济以提高城镇化实力,统筹城乡发展以提高城镇化活力,从而促进城乡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十四条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友谊县域范围内的城镇建设活动主要集中在友谊镇、兴隆镇、龙山镇和凤岗镇,县域空间结构概括为“一心三核两轴”。
“三核”分别为兴隆镇、凤岗镇和龙山镇,友谊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区域发展中起着辅助友谊镇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增长的作用。
“两轴”为县域内主副发展轴。
主要发展轴:福前铁路、205省道为主要发展轴,是友谊县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要“骨架”。
次要发展轴:由友—宝(宝清)公路和铁路组成次要发展轴,由北向南依次经过友谊镇、庆丰乡、成富乡。
第十五条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友谊县域城镇规模等级分为“一级中心镇——二级中心镇——一般乡镇”三级结构体系。其中友谊镇为一级中心镇,人口规模>10万人;兴隆镇、龙山镇、凤岗镇为二级中心镇,人口规模为1.2-2.0万人;友邻乡、建设乡、兴盛乡、东建乡、庆丰乡、成富乡、新镇乡为一般乡镇,人口规模<1.2万人。
第十六条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根据友谊县的具体情况,将县域内乡镇职能分为五类:综合型(友谊镇)、农工农贸型(兴隆镇、友邻乡)、农工型(龙山镇、凤岗镇、东建乡)、农业型(建设乡、兴盛乡、庆丰乡、成富乡)、旅游型(新镇乡)。
第十七条 城镇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在今后若干年内,将依照友谊县域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实际要求,结合农场小城镇化建设目标,以镇区、中心村建设为重点,逐步推行农村地区镇、乡、村的多元化发展,控制村庄的建设规模,让农民逐步(不设年限)向镇区或乡中心村集中。
根据友谊县村庄现状人口条件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规划中心村的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0m2以内。
第十八条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 城镇公路网
在本次规划期内,对205、307省道以及现有公路网络内的各公路的路面质量和公路等级方面进行建设。规划县域公路网布局以友谊镇镇区为中心,省道不低于一级公路标准,县道不低于二级公路标准,乡道不低于三级公路标准的要求,形成覆盖全域的便捷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2. 农村公路网规划
规划至2020年,使县域公路全部达到硬化,全面实现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水泥路的目标。到2030年,农村公路网建设主要以打通乡村断头路为重点,以“户户通”水泥路为目标,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依托,逐步形成城乡相连,纵横成网,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
3. 站场规划
客运方面,使公路长途客站、铁路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为一体,推进以新友谊县客运站为中心,以兴隆镇、凤岗镇、龙山镇客运站为节点的客运站场建设,形成便捷、高效的客运服务网络,加快乡镇客运站建设,实现乡镇客运站规模、功能与客运需求、流量相适应。规划至2020年,建设友谊镇客运新站,到2030年,建设凤岗镇和龙山镇客运站。
货运方面,根据现有客货运量现状情况,规划友谊车站等级仍为四等站,远期对线路进行提速改造,进一步完善铁路站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加货场面积,提高货场运输与集散能力。强化铁路对公路枢纽的有机联系,通过高效的运输转换系统,缩短时空距离。强化与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商贸的联系。
客运中心以及货运中心实现售票和配载信息化、运输工具现代化,形成公铁联运的综合运输体系。
第十九条 县域电力工程规划
友谊县县域内现有110kV变电所一座,该变电所从集贤引入110kV线路至变电所。另有友谊变(容量20000kVA)、友西变(容量2x20000kVA)、青年变(容量4000kVA)和庆丰变(容量5000kVA)四所66kV变电所。
规划2013年至2030年期间,用电递增率按5%进行预测,到2030年友谊县总用电量14000万kW。
第二十条 县域通信工程规划
友谊镇规划人口10.25万人,按平均每户2.8人计算(现状2.69人/户)则为28700户,住宅电话按100%计算,则为2.87万门。
规划全县各乡镇总人口为12.08万(包括红兴隆管局),按平均每户3.0计算(现状为2.66)则为4万门。
第二十一条 县域邮政工程规划
扩建县域各城镇邮政局,至规划期末,县域内形成铁路、公路为一体的方便、快捷、高效的邮政网络。在规划期内,在友谊镇内增设两个邮政网点,规划每个乡镇均设1处邮政所。
第二十二条 县域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至2015年,各中心镇在原有供水厂或供水站的基础上扩大供水规模,以适应当地用水的需要,一般乡镇建设独立的供水厂或供水站,水源均为地下水。至2030年,所有乡镇建设独立的供水厂或供水站,各乡镇水源均为地下水。
原水必须经净化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后方可作为饮用水。
各镇实行统一供水,配水干管布置成环状网。管径在DN100以上的管道每隔120m设一个消火栓。
第二十三条 县域排水工程规划
至2030年,友谊镇镇区规划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
污水排放系数:城镇的污水量一般按照平均用水量的90%考虑。
至2015年,各中心镇设置小型污水处理厂(站),一般镇有条件时可设置小型污水处理厂(站),在污水排入管网系统前应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预处理。
至2030年,各中心镇、一般镇均设置小型污水处理厂(站),污水经污水管道送入污水处理厂(站),经生化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CB18918-2002)一级B级标准后,将污水排入附近水体。
至2030年,有条件且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村庄,应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纳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村庄,有条件时应联村或单村建设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出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的有关规定;污水处理站出水用于农田灌溉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县域供热工程规划
规划友谊县供热以区域集中供热为主,到2015年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20%。到2030年集中供热普及率为40%。区域内乡镇主要以兴隆镇、凤岗镇、龙山镇所在地达到集中供热,供热热源为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集中供热普及率为60%。
规划到2030年友谊镇镇区集中供热普及率为70%,区域内各中心镇镇区所在地实现集中供热,供热热源为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集中供热普及率为70%。
第二十五条 县域燃气工程规划
按照节能、环保的建设理念,规划改变友谊镇镇区现有燃气模式,主要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为辅。
规划到2015年镇区居民主要以天然气为主,普及率为50%,乡镇居民以液化石油气罐为主。
规划到2030年镇区居民主要以天然气为主然气,普及率为80%,各乡镇居民以液化石油气罐为主,逐步发展小区管道液化石油气供应居民使用。液化气普及率达到85%。
第二十六条 县域教育设施规划
按照每所幼儿园施教服务人口5000人左右,每所初中施教服务人口2~3万人左右,每所高中施教服务人口5万人以上,交通不便地区的办学点班额不低于20人的要求,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进行教育设施规划。学校等级布局参照城镇级别和服务的方便性进行。
至2030年,县域规划小学14所,中学(初/高中)13所。
第二十七条 县域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1.县级医院
规划到2015年,友谊镇镇区床位数按照48张/万人,每床建筑面积为53 m2设置。到2030年,友谊镇镇区床位数按照60张/万人,每床建筑面积为65 m2设置。同时建立县急救中心和防疫中心,急救中心建筑面积不小于1600 m2。
2.镇级卫生院
县域中心镇设一级甲等卫生院,一般镇设一级乙等卫生院,床位数按各乡镇人口数设置。
3.村级医疗服务站
重点发展规划中心村的医疗卫生室,至2030年,各中心村均设1所标准卫生室,建筑面积不少于40m2,服务半径1.5km。
第二十八条 县域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建立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文化事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三级文化网络”。根据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文化体育设施按“一级中心镇——一般乡镇——村”三级设置。
一级中心镇即友谊镇,主要设置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和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
一般乡镇即为县域内除友谊镇以外的乡镇,主要设置图书室、农技站、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室等设施。
村级主要设置图书室、文体活动场地等设施。
第二十九条 县域社会福利设施规划
敬老院、孤儿院等福利院布置在设施条件较好的一、二级中心镇,一般乡镇配置养老服务站。
第三十条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 水环境保护规划
(1)境内河流、湖泊、水库达国家Ⅲ类水以上标准;
(2)治理工业废水,做到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
(3)对城镇垃圾依法管理,消除城镇垃圾随意排放对河流的污染;
(4)规范城镇排污管网,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保证生活污水集中治理;
(5)加大退耕还林工作力度,集中治理荒山,减轻生态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
(6)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作物种植业。
2.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1)大气质量执行国家二级标准;
(2)发展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严格控制大锅炉,逐步取缔小锅炉;
(3)改善燃料结构,推广使用型煤,消除居民散烧煤给大气带来的污染,普及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削减二氧化硫及烟尘排放量;
(4)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5)城镇合理布局,提高绿化水平;
(6)采用高新技术,加强污染防治。
3. 区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1)按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dB,干线交通噪声平均值≤70dB。
(2)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镇区内主要街路禁止鸣笛;主要干线两侧进行绿化;农用拖拉机限时限路段行驶。
(3)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未经批准,不准在公共场所使用大功率广播和宣传车;居民楼附近不宜兴建娱乐性门市房;餐饮娱乐业要按照噪声功能分区标准执行;严禁在噪声敏感区附近建设噪声污染源。
(4)工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对噪声扰民企业,要进行限期治理,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要关、停和搬迁;新、改、扩建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定。
4. 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0%以上,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0%。
(1)至2015年,友谊县出境水达到Ⅲ类水体标准,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0%,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5%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1dB以下,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3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2)至2030年,友谊县水控制在Ⅲ类水体标准以内,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镇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0dB以下,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6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7%,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
第三十一条 县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友谊县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其中包括三个遗址群,分别为凤林古城遗址群1处,兴隆山遗址群15处,长胜山遗址群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青峰山东南遗址;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朝阳东南山城址、王凤仪城址、友利南山城址、向阳西北山城址。
2. 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它建设工程。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经原批准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对凤林古城等遗址保护核心区以及周边区域须严格管理保护。
建设单位在进行选址和工程设计时,因建设工程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当事先会同省和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保护措施,列入设计任务书。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墓葬等(包括建筑物的附属物),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农场办公区及其周边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建筑(群)应根据相应法规、条例进行使用与修缮。
第三十二条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3. 发展目标
将友谊建设成为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丰富、景区风格独特、客源市场活跃、基础设施完备、旅游管理高效、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名县”。
根据友谊县主体旅游资源的自然分布情况和现代旅游发展趋势,依托独特的“五地文化”资源及县域内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规划县域内的旅游空间布局形成 “一心七区”的格局。
(1)“一心”指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规划将友谊镇打造为友谊县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规划逐步完善友谊镇镇区内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服务体系,将其建设成县域内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形成极核带动作用,带动全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2)“七区”指七个特色旅游区
城镇中心观光区:依托友谊博物馆、生态文体中心、友谊公园、五地文化特色街区等景点,打造体现友谊“五地文化”特色的综合展区。
现代农业机械展示区:依托农机博览园、五分场二队万亩良田等景点,打造现代农业机械展示、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民俗风情体验区:依托大小成富朝鲜族村和凤岗镇满族风情园等景区,打造朝鲜族和满族的聚落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娱乐文化的民俗风情体验区。
满源文化寻根区:依托凤林古城遗址、挹娄文化风情园、兴隆山遗址群和长胜遗址群等景区,打造集历史文化、古迹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观光及满源寻根祭祖圣地。
乡村旅游游憩区:依托美兰庄生态园、大小成富朝鲜族村等景区,打造集休闲、度假、餐饮、自助采摘等体验于一体的游憩区。
红色旅游教育区:依托中国知青第一村、俄式建筑八角楼、友谊公园等景区,打造以弘扬知青精神、北大荒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水风光游览区:依托西蒿塘湿地和两湖一园等景区。打造集山、水、园林、历史古迹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第三十三条 县域抗震减灾规划
1. 基本目标
逐步提高友谊镇镇区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镇区地震灾害,保障地震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2. 抗震防灾措施
友谊县地震烈度为Ⅵ度设防区。到2030年建立防震减灾组织指挥系统,在友谊县友谊镇镇区设立地震监测站。医院、学校、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地震监测站等在VI度标准上提高一度实施抗震措施;其余地区和建筑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不同类别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和设施必须进行抗震安全性评价。做好有关救灾、防灾工作,保证各村镇生命线系统协调、通畅,加强对危房和重要的建筑的加固处理。
3. 生命线工程
交通:提高友谊县域内通往村镇公路的建设标准。
通讯:对电信部门建筑物的设备必须进行抗震鉴定,并添置一定数量的备用电源和流动无线电话机及装有无线话机设备的抢修车。
供电:提高自身供电能力,对现有各变电站进行扩容,加强友谊县各城镇之间的电力联络。
供水:对水厂、水池、泵房和主干供水管道设施主要关键部位采取抗震措施,确保震期的生活用水,对设置在水源附近的排水管道和排放有害有毒废水的管道应采用必要的防震措施,保护饮用水源。
医疗卫生:医疗卫生设施建筑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建造,并保证一定地下室面积,增加对医疗抢救物资、物品、器械的储备,增强卫生系统的抢救、治疗及转移运送能力。
消防系统:保证消防站建筑本身安全,地震烈度提高为VII度设防,留出备用场地和备用出口,按规划配备消防器材设施。
粮食系统:严格遵守粮食系统安全管理办法,建立抗震救灾组织。
第三十四条 县域人防规划
人防工程布局应符合人防总体防护结构,分片均衡布局,适应人防专业工程队及时、灵活、全面作战的要求。
2. 地下空间
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以友谊县城为重点,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取得防空与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第三十五条 县域防洪排涝规划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进行控制。七星河和扁石河按20年一遇设防。
整治现有河道,首先通过流域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减少河床泥沙淤积。村镇所在地段的河道整治,可采取不同方法。
2. 排涝标准
规划友谊镇、兴隆镇、龙山镇和凤岗镇达到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标准,其他城镇均达到10年一遇3天降雨4天排至农作物耐淹水深标准。
第三十六条 县域消防规划
1. 消防站与消防指挥中心布局
友谊镇镇区规划布置两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原地扩建现有消防站用地,提升成为一级普通消防站,增加训练场地,责任区面积7.50km2,占地1.58万m2;在石门街北侧,东直路东侧规划新建一座标准型普通消防站,责任区面积7.50km2,占地0.75万m2,规划建设成为全县消防指挥中心。在兴隆镇、凤岗镇、龙山镇分别设置一处二级普通消防站,建筑面积在1600~2300m2,负责本镇及周边乡镇的消防工作。
消防站的车辆及通讯器材应按《城市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标准》配备。
2. 消防给水规划与消防栓配置
消防水源在城镇主要依靠供水管网、消防水池,在农村地区主要依靠自然水体。各乡镇尽量采用多水源供水方式,镇区内的室外消防栓按小于或等于120m的间距配置。
在各乡镇镇区重点建筑物前提高消防栓密度,在居住区内按120m间距进行配置,消防栓采用地下式,沿道路两旁设置,宜靠近道路交叉口。
3. 消防通道与建筑消防
城镇建设中要注意完善道路网密度,提高消防车通行能力,各项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消防条例,健全消防设施留足消防通道。对于各种易燃易爆设施的建设,在其周围必须留足规定的防火安全距离。镇区主次干道为消防车的主要通道,在道路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消防要求,保证消防车能够快速通过并到达镇区的每一地块。
规划要求新建各类建筑物充分考虑消防要求,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防火规范,满足消防间距,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4. 消防通讯
完善消防通信系统。各乡镇镇区设消防指挥站,指挥站与各消防站有电话专线联接,设置四路“119”火灾报警专供电话,建立集群无线通信网,在火灾发生时,指挥中心与各消防车及消防队员之间能及时联络,消防指挥中心还应与县政府、供水、供电、电信、交通管理等部门有专线电话。
5. 各乡镇镇区内不宜建设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仓库、工厂、储运站等,现有危险品仓库、站、场应迁出各乡镇镇区外有一定距离的地段。
6. 在各乡镇镇区中心设置火灾瞭望台,并配置红外线观察仪昼夜监视全镇火灾发生情况,做到发现早、扑救早,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十七条 县域防疫病规划
在友谊镇镇区规划一座防疫中心,在兴隆镇、凤岗镇、龙山镇、友邻乡各规划一座防疫站。
第三十八条 县域避灾疏散规划
1. 疏散场所
镇区内现状及规划的学校操场、公园、广场、绿地等均可作为临时避震场所。各村屯就近选择地势较好固定位置作为疏散场地,方便灾后救援工作。
2. 疏散道路
镇区内以主干路、次干路作为主要疏散道路,避震道路必须保证通畅。各村屯疏散道路选择宽度在10m以上道路。
第三十九条 县域空间管制分区与协调规划
按照生态优先、资源优化配置、城镇集约发展、人口有机集中的原则,对规划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四大类。
禁建区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黑鱼泡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凤林古城遗迹保护区核心区,江河水库及生态敏感脆弱区,包括内七星河、外七星河、扁石河、黑鱼泡等的滞洪区,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地等。
限建区主要包括一般农田,黑鱼泡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区,凤林古城遗迹保护区非核心区等。
适宜区主要是各级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和发展备用地。
已建区即为友谊县友谊镇城市建设用地及其他乡镇、村屯的现状建设用地。
第四章 中心城区控制规划
第四十条 中心城区范围
规划中心城区范围:东起永林村,南到农用飞机场,西至新发屯,包括富民村;北至兴利屯,包括城镇建成区、远期发展控制区、农业基地范围。
规划中心城区总用地面积56km2。
第四十一条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按城乡建设活动的适宜性划分三类用途管制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区、牧草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限制建设区包括一般农田、村屯建设控制区等需要进行控制的区域。
适宜建设区指本次规划友谊县友谊镇镇区至2030年的建设用地范围。
第五章 友谊镇镇区建设规划
第四十二条 城镇性质
友谊县行政、工贸、文化中心,以农牧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为主的城市。
第四十三条 人口规模
规划预测至2015年友谊镇镇区实际居住人口为6.5万人,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为7.22万人,2030年实际居住人口为10.25万人。
第四十四条 用地规模
近期(至2015年),镇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8.91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59m2。
中期(至2020年),镇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9.60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33m2。
远期(至2030年),镇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1.79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5m2。
第四十五条 发展方向
通过对现状镇区周围地区用地的综合评价,限制镇区跨越福前铁路向南发展,主要城镇发展方向在向东西向发展的同时,提升、改善老城区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本次规划确定镇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概括为:“西拓新城,东建园区,中部提升”。
第四十六条 总体布局规划
友谊镇区规划采用 “轴向、格网、组团”的结构布局形式。
1. 城镇在整体布局上,以友谊路为南北轴线,形成老城区的商业娱乐中心,以迎宾街为东西轴线,形成新老城区的发展轴线。
2. 生活居住用地以友谊旧城区为主,以西部现代居住新区为补充;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东直路以东以及建设街以北的区域,整合旧有工业用地,扩大工业区规模;共建街的北侧规划形成新的集中的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沿铁路布置物流仓储设施用地,形成物流商贸集散片区。
3. 安排好住宅供应结构,保证“居者有其屋”,建立完善的住房体系。
第四十七条 用地布局结构
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为:“一轴一带,两核五心,两城七区”。
“一轴”指沿迎宾街形成的城镇发展轴线。
“一带”指沿老城区的友谊路形成的纵向商业景观服务带。
“两核”指老城区商业休闲中心和新城区便民政务服务中心。
“五心”指新城与老城区的五个标志性中心节点,包括:新城居住区中心节点、文化体育中心节点、老城办公中心节点、站前广场中心节点、工业区中心节点。
“两城”指为老城和新城。老城区位于城镇东部,新城路以东,是城镇现在和未来的中心。新城区位于城镇西部,新城路以西,城镇未来的形象中心。
“七区”包括:老城中心区、老城居住区、老城农场办公区、老城交通枢纽区、农产品加工区、新城便民政务服务区、新城居住区。
第六章 镇区建设用地规划
第四十八条 居住用地规划
1. 居住用地指标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95.30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25.05%,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8.81m2。
2. 居住用地布局
规划镇区形成五个居住生活片区:老城中心片区、城西现代居住片区、老城北部居住片区、老城东部居住片区、南部新城生态居住区。
在新区开发建设或老区改造过程中,应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尤其应加强社区一级公建设施配套。
居住用地开发,按开发建筑面积的5%作为保障性住房,解决贫困人群的住房问题。
第四十九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1. 规划指标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70.73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6%,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6.9m2。
2. 规划用地布局
(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16.68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39%,人均行政办公用地面积1.62m2。
行政办公布局将形成“双核”的空间结构,即西部新城的市民中心片区和老城的友谊农场场部片区。
(2)文化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在城镇的各片区中心配置相应规模的文化娱乐设施,方便居民就近使用。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面积17.68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50%,人均文化娱乐设施用地面积1.72m2。
(3)教育科研用地规划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面积5.89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0.50%,人均教育科研用地面积0.57m2。
(4)体育用地规划
规划体育设施用地面积4.24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0.36%,人均体育设施用地面积0.41m2。
(5)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9.31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0.79%,人均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0.91㎡。
第五十条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58.90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5.00%,人均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5.75m2。
规划商业体系布局由县级商业中心、片区级商业中心、小区级商业中心和市场群构成。县级商业服务设施以片状集中式布局为主,居住区级商业服务中心结合道路布置,以线状分布为主。
第五十一条 工业用地规划
1. 用地控制规模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280.55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23.80%,人均工业用地面积27.37m2。
2. 工业用地规划选址与布局
(1)工业用地布局
城镇工业用地发展主要集中于东直路东侧食品工业园区,改造迁移和新兴的企业主要向本区集中。不同类型工业集中成组团布置。区内主要发展食品加工业,发挥当地特色的林、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加强农副产品的转化和深加工,同时镇区内改造迁移的工业企业主要向本区集中,包括粮食类、肉类加工及其他食品加工业,用地以二类工业用地为主,一类工业用地为辅。
(2)工业用地兼容性要求
工业用地兼容性要求:在满足环保要求和镇区景观环境要求,一、二类工业用地性质可相互兼容,但严禁与三类工业兼容。
第五十二条 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面积61.42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5.21%,人均物流仓储用地5.99m2。
远期结合铁路站场重点发展适应大型集装化的仓储用地,规划结合新区工业区建设生产性仓储用地。对液化气等危险品仓库,要求严格满足安全防护距离。
第五十三条 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1. 开发强度区划
在确定规划期内镇区发展方向、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基准地价分布,确定土地使用强度分成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2. 控制指标规划
规划用地开发强度原则确定为由中心地区向外围逐渐降低。规划对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内容为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四项,其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控制数据为上限,绿地率控制数据为下限。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原则上不应突破本规划所控制要求。
第七章 镇区“五线”控制规划
第五十四条 道路红线
规划道路红线包括规划和已建成的省道、县道、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道路用地控制线。
规划道路红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第五十五条 城市绿线
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 ,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在城市绿线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限期迁出。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对于违反规定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外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等的绿线划定,监督和管理,参照以上办法执行。
第五十六条 城市黄线
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对于违反黄线管制要求者,依据《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在城市黄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迁移、拆除黄线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章 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五十七条 对外交通规划
规划期内,根据铁路客货运量的发展趋势,货运站场的现状用地规模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主要以技术改造、内部挖潜和提高服务质量为主。对铁路货运站场进行改造,适应铁路提速需要,适应大型集装化货运的发展需要。
2. 公路
规划预留挹娄大街、东直路、垦荒路三处对外出口,利用道路中央绿化分隔带进行平交口交通控制。远期将过境公路(挹娄大街)移出镇区,重新改线,避免因为过境交通影响城镇建设和南北两侧镇区的内部联系。
3. 客货站场
将城镇公路客运站搬迁至垦荒路以东,挹娄大街以南,占地面积8.70hm2。规划货运停车场位于火车站南侧,与新建物流中心相结合,占地5.0hm2。
规划远期交通枢纽用地面积11.13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0.94%,人均交通枢纽用地面积1.09 m2。
第五十八条 公共交通规划
1. 城镇客运交通规划
大力发展镇区公共交通,提高公交软、硬件水平,引导市民采用公交出行。在镇区范围内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出租车为辅的城镇公共交通系统,在镇区合理布置公交站场设施和公交停车港。
成立出租车公司,严格按照交通部关于出租车的管理要求办理各种出租营运手续。
2. 公交站场规划
规划建设1处公交总站场:位于挹娄大街南侧,垦荒路东侧,靠近新建客运站,作为公交站场和出租车停车场。在各条线路的首末站位置应预留1000~1400m2用地,满足公交车的停车需求。
3. 公交线路规划
规划公交线路形成4条主要干线。
1路:北起北十道街,经西直路、石门街、友谊路、挹娄大街,至工业园区南部,拟上线车辆4台;
2路:西起挹娄大街公交停车场,经挹娄大街、时代路、市场街、西直路至北部出城口,拟上线车辆8台;
3路:西起挹娄大街公交停车场,经知青路、迎宾街、东直路至工业园区北部,拟上线车辆8台;
4路:西起挹娄大街公交停车场,经西直路、石门街至工业园区北部,拟上线车辆4台。
规划公交站距300~500m,线路网覆盖率80%,日运行时间12小时。
4. 公交车拥有量
2020年,每万人公共汽车(标准车)拥有量8台,人均道路面积12m2/人,主次干道网密度不小于1.5km/km2,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0.2m2/人;
2030年,每万人公共汽车(标准车)拥有量12台,人均道路面积15m2/人,主次干道网密度达到3km/km2以上,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0.5m2/人。
第五十九条 城镇货运交通规划
1. 货物流通中心
货物流通中心可使运输组织更加合理,加快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速度,提高了汽车满载率和完好率,降低商务事故。
友谊火车站南侧新建货运停车场,建设城镇综合性货物流通中心,占地面积为5.0万m2,服务半径4km。
2. 货运道路规划
规划城镇货运交通经南一路可达货运停车场,货运车辆严禁穿越镇区中心的挹娄大街,以免对镇区造成噪声污染。
第六十条 城市道路网规划
1. 路网结构
至2030年规划期末,镇区路网形成“四横七纵、交织成网”的格局。
四横:
挹娄大街:横穿镇区东西的交通性干道,主要承担镇区对外交通和部分内部客运交通。
迎宾街:老镇区东西向道路,通过改造成为城镇中心区生活性干道,主要承担西部新城、中部老城和东部工业园区之间的东西向交通。
石门街:老镇区北部的东西向道路,承担老城内部生活性交通,以客运为主。
建设街:老镇区北部东西向交通性干道,工业用地与其他类用地的分界,主要承担工业园区货运交通和一部分客运交通。
七纵:
垦荒路:镇区西部生活性道路,主要承担友谊镇镇区西部南北向的客运交通联系,以客运交通为主。
知青路:镇区西部的南北向交通性干道,主要承担西部客运交通联系。
时代路:镇区南北联系的生活性干道,主要承担客运交通。
西直路:西部新城区和中部老城区的分界,镇区主要的南北向联系的生活性干道,主要承担客运交通。
友谊路:镇区最主要的南北向联系生活性干道,是展示友谊形象的窗口,主要承担客运交通。
东直路:是中部老城区和东部工业园区的分界,为交通性干道,主要承担东部工业园区的货运交通和部分客运交通。
东五路:东部工业园区主要的南北向交通性干道,主要承担工业园区对外的货运交通。
2. 路网层级
规划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设立。
主干路红线宽度32~50m,机动车道4条,机动车设计车速40km/h;次干路红线宽度20~30m,机动车道2条,机动车设计车速30km/h;支路红线宽度15~20m,机动车道2条,机动车设计车速20km/h。
干路根据周围用地性质分为交通性干道和生活性干道。交通性干道为镇区与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的设施及城镇各分区之间联系的道路;生活性干道为各分区内部道路;支路为居住区、厂区、商业区内部道路。
第六十一条 静态交通规划
站前广场在用地满足发展需要的同时,规划进一步改造的主要内容有:停车场地调整,增设公交专用停车场;增加广场绿地,改善环境质量。
2. 社会停车场
规划在各主要居住区内、中心区、工业区及城镇主要出入口建设社会停车场地,总面积1.25hm2。大型公建、商业、娱乐等设施都要预留足够的自行车停车场地,避免占用人行道,引起交通阻塞。
3. 步行交通规划
在城市的主干路和次干路的路段上,人行横道或过街通道的间距按250~300m设置。
4. 公共加油站规划
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务半径为0.9~1.2km,加油站应设置在城市出入口附近,方便夜间过境及出入城市的车辆昼夜加油。加油站进出口宜设在次干道上,用地为0.20hm2左右。
第九章 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第六十二条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在镇区内形成点、面相互交错的绿化系统。整个绿地系统由交通性绿地系统与生活性绿地系统叠加而成,主要包括友谊公园、北大荒农机博览园、友谊生态森林公园等综合公园,东直路两侧和振兴街北侧的防护绿带,生活绿地系统以各片区组团中心绿化公园为主,并以沿街绿地形式向镇区各个方向渗透,形成完整的城镇生活绿化系统。
规划友谊镇镇区公共绿地由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组成。
(1)综合公园
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具有休闲、生态、美化、防灾等综合功能的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和专业公园。
友谊公园:由石门街、康乐路、西直路围合而成,占地面积8.45hm2。
北大荒农机博览园:位于挹娄大街北侧,垦荒路东侧,占地面积35hm2。
挹娄风情园:挹娄风情园西侧紧邻北大荒农机博览园,占地11.5hm2。
友谊新城生态公园:规划友谊生态公园位于新城区北部,用地面积10.97hm2,由建设街、创业街、新城路、时代路所围合。
(2)社区公园绿地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在重点考虑县级综合公园的同时规划若干社区公园,位于各片区组团中心地段。
(3)街头绿地
友谊镇街头绿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新区沿学府路两侧,设置30m宽的绿化景观带,规划要求富有现代气息和地方韵味,在绿地内部布置健身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为新区的居民提供日常的休闲、健身服务。
3. 市民游憩集会广场
规划站前广场占地面积1.89hm2。在西部新区新建市民中心广场,占地面积3.0hm2。
4. 防护绿地规划
防护绿地主要分布于铁路沿线以及东部、北部工业区与镇区之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升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双赢。
规划防护绿地面积54.95hm2。
5. 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绿地率规划指标确定如下:二类居住用地绿地率不小于30%。居住区绿地包括中心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占绿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15%。
6. 单位附属绿地规划
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与维护管理归各单位负责,为确保单位附属绿地规划的实施,针对城镇各类用地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其绿地面积的指标如下:
(1)公共设施附属绿地。规划公共设施绿地率控制在20%以上。其中:行政办公类绿地率25%以上,商业金融类绿地率10%,文化娱乐类绿地率25%以上,体育类绿地率25%以上,医疗卫生类绿地率25%以上,教育科研类绿地率30%。此类附属绿地应加强其外向景观特色,与道路景观和城镇景观相协调。
(2)工业附属绿地。规划工业用地平均绿地率:一类工业25%,二类工业20%。根据工厂的不同性质和污染的不同类型,选择吸附性强、抗污染性强的具有净化空气能力的树种进行布置,创造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
(3)市政设施附属绿地。规划市政设施附属绿地率在25%以上,其绿化应以卫生防护为主,同时结合市政设施类型选择绿化、美化方式,创造绿色景观。
第六十三条 广场规划
1. 布局结构
规划广场用地主要以居住区、学校周边的场地为主,同时考虑新城新建行政设施周边的城市广场空间。
规划广场用地面积为8.08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0.69%,人均广场用地面积0.79m2。
树种规划要基本符合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要遵循本地地带性植物类型所展示的自然规律。以地带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少量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作为骨干树种。
第十章 镇区景观风貌特色规划
第六十四条 规划目标
建设具有特色与吸引力的城镇景观体系,打造友谊镇镇区的视觉形象,创造富有自然性、历史性的特色景观。
第六十五条 城镇景观风貌分区
根据友谊镇镇区各类用地功能、景观特征和综合开发建设潜力等因素,体现友谊“五地文化”特色,将镇区划分为六个特色景观风貌区。
1. 老城中心商业景观区
位于挹娄大街、友谊路、石门街、新城路围合区域,是老城的中心商业区,也是城镇风貌景观的集中地。对于建场初期建设的以及具有中苏友谊纪念性质的建筑(群),如农场办公区及周边的办公建筑、俱乐部,应加以保护与利用。近期周边地区建设的如八委的改造需体现这一特征。
2. 老城居住生活景观区
位于石门街以北及友谊路东侧,主要以棚户区改造为主,对现状建筑进行拆建或者改建,以多层建筑为主。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对一委、二委内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予以保护利用。
3. 农产品加工工业景观区
位于建设街以北以及东直路东侧,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突显友谊现代化农业示范性作用。
4. 集中物流景观区
位于挹娄大街以南火车站周边区域,以一类仓储用地为主。
5. 新城居住生活景观区
位于新城路以西,南至铁路线,北至石门街,为新城的居住生活区。区内以具有民族特征的九委棚户区改造工程、民生嘉园保障房、盛世嘉园等新区均为规划新建,体现现代清新、雅致的景观效果,规划齐全的各级居住绿地,塑造丰富的居住景观。
6. 政务办公景观区
位于知青路和爱民路之间,友谊县的行政办公机关大多集中于此,围绕市民集会广场而建,以体现简洁、高效的景观风格为主。
第六十六条 重要景观节点
市民行政中心广场及周边区域、农场行政办公区、火车站站前广场、东直路北出口和南出口以及主次干道的平交路口,挹娄大街西出口以及与主次干道的平交路口等。
绿地及开敞空间包括为纪念中苏友谊而建的友谊公园、弘扬北大荒精神以及现代农业示范作用的北大荒农机博览园、重现汉魏时期城市生活的挹娄风情园等。
第六十七条 重要景观轴线
友谊镇镇区内主要景观轴线为“两横一纵”。
东西向:挹娄大街、迎宾街。
南北向:友谊路。
第六十八条 重点地段建筑高度控制
规划从保护镇区整体风貌及处理新城区和老城区相协调的原则出发,对城区建筑高度提出控制指标。
1. 建筑高度控制分区原则
镇区中适宜建设区和一般限制区内的建筑高度控制标准不宜高于50m,限制建设区内建筑高度控制标准为不宜高于20m。
镇区的二类居住区建筑高度以多层为主,小高层为辅。
以行政中心、商业中心为主的城镇景观节点上建筑高度以20~50m为主,沿街商业景观界面建筑高度以10~20m为主。
2. 建筑高度控制分区
建筑高度分区值的设定考虑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和建筑分类标准等因素,本次城镇规划拟将镇区分为三个高度分区。
10~20m建筑高度控制区。主要包括东部老城区居住组团部分、城南工业区等。
20m为主的建筑高度控制区。主要包括中部老城居住区、老城区行政办公建筑、医疗卫生建筑、中小学建筑、新城区商业中心部分等。
20~50m建筑高度控制区。主要包括西部新区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居住组团和老城友谊路商住节点等。
第十一章 镇区给水工程规划
第六十九条 用水量预测
规划友谊镇城镇总用水量:2015年为1.76万m3/d,2030年为2.87万m3/d。
第七十条 水源规划
规划友谊镇镇区水源采用地下水。
第二水源地址选在原七分场砖厂旧址北侧,位于友谊镇的西南侧。
规划第二水源地设计规模为2万 m3/d。新建输水管道8500m,建设配水管网5000m,供水普及率达到95%。
第七十一条 净水厂规划
规划对现有1.0万m3/d净水厂扩建,2030年总供水能力达到能力3万m3/d。
第七十二条 供水管网规划
规划新建供水干管管径DN200-600mm,新建供水支管管径DN75-150mm。
配水管网采用生活、消防和部分生产用水统一供水系统,消防采用低压制。
规划DN300mm及以下管径采用PE给水管,DN400mm及以上管径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为满足消防要求,在供水管网中规划消防水鹤10座,并按规范间隔120m设一座消火栓。
第十二章 镇区排水工程规划
第七十三条 排水体制
为便于雨水排放、污水处理、雨污水回用和保护水体环境,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采用雨、污不完全分流制的排水体制。
中心区保留现状合流制排水体制,东部及北部工业区采用合流制的排水体制。城镇西部新区采用分流制的排水体制,污水由污水管道收集后,经规划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汇入合流制排水管网;雨水由规划的雨水管道收集后直接向北排入永二排水干渠。
第七十四条 污水量计算
规划城镇2015年污水量为1.00万m3/d,2030年污水量为1.63万m3/d。
第七十五条 排水管网布局
规划城镇建设区的雨水实行“以排为主、排蓄结合”的原则,非建设区的雨水实行“排蓄结合,以蓄为主”的原则。由于镇区地势较平,应尽量使用透水地面铺装,减少径流系数,加大地面对雨水的滞留时间和雨水的地面渗透量,以减小管道管径与埋深,减少泵站的数量。
根据镇区地形地势,规划将镇区分为3个排水系统,各排水系统布局如下:
1. 西部排水系统
西部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污水干管自南向北沿知青路和时代路布置,污水主干管自西向东沿石门街布置,并在时代路的北部沿北十道街南侧折向东至西直路交叉口的西南角处。
雨水干管自南向北沿知青路和时代路布置,雨水主干管自西向东延石门街布置,并在时代路的北部设雨水提升泵站1座,将西部排水系统的雨水提升后向北送入北部的永二排水干渠。
2. 中部排水系统
中部区合流制排水管网沿友谊路、西直路、康乐路自挹娄大街至石门街由南向北分别设主干线,汇入位于西直路与石门街交叉口处的排水泵站(原有),提升后的合流水沿西直路向北,经北部的排水泵站(原有,规划扩建为镇区总泵站)提升后沿西直路的合流制排水管道向北送入污水处理厂。
3. 东部排水系统
东部工业区合流制排水管网沿东直路由南向北布置,经东直路和石门街交口处的工业区合流制排水提升泵站提升后继续向北汇集,最后向西汇入总泵站。
4. 总泵站位于西直路和北十道街的交汇处,合流制污水提升后通过溢流井溢流后向北送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第七十六条 污水处理厂规划
规划在镇北侧设污水处理厂1座,处理规模2.0万m3/d,预留占地面积4.7万m2。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规定,规划友谊镇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B标准后排入永二排水干渠。
第十三章 镇区电力工程规划
第七十七条 负荷预测
规划近期镇区最高用电负荷28675kW,最高年用电量8652万kWh。
规划远期镇区最高用电负荷45880kW,最高年用电量12673万kWh。
第七十八条 电源规划
规划66kV城北变电所1座,主变增容为SFZ-2x20MVA。
第七十九条 10kV配电线路规划
考虑到镇区实际,近期镇区10kV线路仍以架空敷设为主,远期依据镇区建设发展的实际,在中心区域和景观地带沿非机动车道或绿化带埋地敷设,其余地区以架空为主。架空线路采用绝缘导线。镇区核心区10kV新建线路采用绝缘导线,其余10kV新建线路变电站出口2km或树线矛盾集中段采用绝缘导线。并按“谁主张、谁投资”的原则出资。
为满足镇区供电安全、经济、技术合理,规划期末10kV线路出口达到22回路。镇区10kV中压配电线路沿道路伸入负荷中心,以环网形式,开环运行。
镇区道路照明应形成独立系统,路灯电源为独立电源,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照度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灯具应结合镇区环境景观及道路功能来选型。
第十四章 镇区供热工程规划
第八十条 热负荷预测
规划近期集中供热建筑面积320万m2,远期按30%的增长率,远期集中供热建筑面积416万m2。
近期规划热负荷224MW,远期规划热负荷291MW。
第八十一条 热源规划
规划近期新建集中供热站工程,锅炉房选址于时代路(西侧)与市场街(北侧)交汇处,占地面积3.7hm2,规划近期增加2台100T热水锅炉,远期增加2台100T热水锅炉。
第八十二条 热网规划
规划采用二级热网供热,一级管网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换热站采用间接换热。二级管网推荐设计供、回水温度为85/60℃。
热力站供热规模10-20万m2,同时考虑远期发展负荷预留,规划新建热力站34个。
供热管网采用直埋敷设。
在管道分支处设阀门井,管道需泄水、排汽处在管道旁设小井。分支阀门采用金属硬密封法兰蝶阀。排汽及泄水阀采用截止阀。
第十五章 镇区燃气工程规划
第八十三条 用气量计算
规划镇区年总用气量为641.1万Nm3。
第八十四条 供气站规划
规划燃气供气站设在城镇北侧,供气站供应规模为641.1万Nm3/a。
镇区设两座汽车加气站。
第八十五条 镇区燃气输配管网
根据现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规定,燃气专业规划中压管道为中压A级管道。
中压管道设计压力取0.4MPa。
燃气管网建设需分期、逐年发展建设,最终形成覆盖整个镇区的管网系统。管网系统为中低压二级管网。供气范围主要是居民区、商业区。中压管道管材均采用PE管。
第十六章 镇区电信工程规划
第八十六条 电话网规划
规划至2030年,电话普及率100%,规划住宅电话为2.85万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5%以上,网络覆盖率80%。
第八十七条 电信设施布置
规划设置1座程控交换局,近期装机容量为1万门,远期达到3万门,占地3000m2。规划3~4处电信模块局,规划控制用地500 m2,镇区内每800~1000线设一宽带信息网络节点机房,建筑面积每处为80 m2。
第十七章 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第八十八条 规划目标
规划至2030年镇区各项环境目标指标:
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范围内。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交通干线两侧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低于70dB(A),夜间低于55 dB(A)。
各功能区95%以上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以上。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以上。
镇区污水集中处理率90%以上。
第八十九条 环境功能分区及执行标准
根据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将城镇陆域环境分为三类环境保护区及交通噪声控制带。
一类环境保护区: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区域;执行大气二级标准、噪声1类标准。
二类环境保护区:居住、商业与工业混合区,规划商业区;执行大气二级标准、噪声2类标准。
三类环境保护区:规划工业区和已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带;执行大气二级标准,噪声3类标准。
交通噪声控制带:城镇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镇区的铁路两侧区域;执行噪声4类标准。
第九十条 环境保护规划
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水体。污水处理应重点针对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及严重损害城镇自然地理环境的污染物。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达到二级标准。
建设集中供热设施,用以解决生产及生活用热,实现液化气及天然气普及,减少大气中的烟尘及二氧化碳含量,以便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绿化面积,消灭裸露地,减少二次扬尘。
镇区噪声主要来自于车辆进出的交通噪声、居民日常生活噪声。居民日常生活噪声一般不会超过65 dB,但应该严格控制汽车鸣笛等交通噪声和建筑噪声。
镇区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各类生活垃圾,其性质为一般固体废弃物,需定时定期收集清理、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全部清运至镇南侧的垃圾处理场处理。
第十八章 镇区低碳建设规划
第九十一条 发展目标
将友谊镇镇区建设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两型社会的低碳城镇,资源投入产出率、废物循环利用率接近国内生态先进地区水平。
第九十二条 低碳城镇整体形态与结构
确定中心镇区城镇开发空间容量为11.79km2,人口容量为10.25万人。本次规划以低碳、生态城市理念为依据,塑造城镇整体空间形态,采取组团式的城镇空间布局模式。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轴一带、两核五心、两城七区”的空间结构。建设集中紧凑、绿色廊道楔形相隔、人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低碳交通方式齐备、风貌特色突出的低碳生态型城镇。
第九十三条 低碳土地利用形式
实施土地混合使用策略;
注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推进低碳居住用地建设;
建设低碳工业与物流系统;
推广建筑节能技术;
合理控制建设强度。
第九十四条 低碳建设规划
1. 低碳交通系统
规划低碳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模式相互配合,以高质量、高效率满足城镇现代化发展和客货运输需求为宗旨,构筑一个与友谊镇现代旅游城镇发展相适应的快速、高效、安全、绿色的城镇综合交通系统。
2. 低碳绿地系统
形成点轴结合、多层渗透,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网络系统。
规划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使用需求,在各地段分别设置具有特色的绿地空间,形成丰富多样的绿化景观,包括休闲绿化空间、景观绿化空间、防护绿化空间三类绿地景观。
3. 推广清洁能源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
第十九章 镇区环卫工程规划
第九十五条 规划目标
规划确定2030年镇区环卫设施发展总体目标如下: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
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80%;
生活垃圾袋装收集率达到95%;
实现垃圾中转运输率100%;
实现垃圾分装率80%。
第九十六条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 果皮箱
果皮箱一般设置在街道两侧和路口、居住区或人流密集地区。果皮箱按间距设置。
2. 垃圾收集点
在居住区、公共设施等用地内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范围和工厂适当位置设置可移动垃圾箱。
3. 公共厕所
公厕按相关标准配置,提高一、二类公厕的比例;粪便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公厕按服务间距设置,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每座公厕建筑面积40~60m2。
4. 车辆清洗站规划
规划在镇区入口处建进城车清洗站2座,每处清洗站占地面积5000 m2,内设自动清洗装置和停车场。
5. 环卫车辆停车场
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环卫机械设备、环卫车辆,并在镇东侧建环境卫生汽车停车场1处。
6. 环卫人员休息场所设置
近期镇区设置环卫人员休息场所13处,每处建筑面积为20~30m2。
第九十七条 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
规划在镇区南侧新建垃圾填埋场,厂址处于友谊镇的下风向,厂址周围无环境敏感点,因此对周围环境无影响,选址合理。
友谊镇的工业企业均为农副产品加工类企业,不产生有害的工业固体废物。对工业锅炉煤渣和建筑垃圾,结合镇区建设和道路改造作为路基填料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在南侧垃圾填埋场一侧划地为建筑垃圾堆放场,堆放多余的建筑垃圾。
3. 医疗垃圾处置
近期全部专门收集,单独存放,禁止随地堆放和流入社会,要求定期运往医疗垃圾焚烧中心统一焚烧处置。
4. 生活、建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1)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措施
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使垃圾中的有用物质得到充分的回收和利用。对可回收垃圾中的纸张、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等进行分捡,作为相关工业的原料,回炉重新生产。
对厨余垃圾中分捡出来的果皮蔬菜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制成颗粒肥料种植花木;鱼类、禽类的内脏和骨头可用来支撑宠物配料。
(2)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措施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实现垃圾的减量化目的。
第二十章 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第九十八条 防洪排涝规划
建立完善的排水体制。完善雨水排放系统的建设,重点解决内涝点的雨水排放问题,将镇区内的雨水顺利导出到镇区外,以解决镇区内涝问题。
规划具体排涝措施为:
1. 分散出口,蓄排结合。
2. 自排为主,抽排为辅。
3. 合理确定地域高程,确保场地坡向能够自排。
4. 尽量依托现有雨水泵或与规划的雨水提升泵站合建。
第九十九条 消防规划
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提高居民防火意识,消除火灾隐患,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规划在镇区建设1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占地5000m2。
消防管道与市政供水干管共用一套管网系统。给水主次干管每隔120m间距设置一个消火栓,并有明确标识,给水管道最不利点消火栓供水压力不应小于0.1MPa。
规划期内设消防水鹤10座。
城镇道路建设应把消防道路统一纳入市政建设规划。沿街建筑长度大于150m时必须设有消防车道,其宽度不应小于3.5m,净高度不应小于4m,消防车通道应为环路。新建小区和建筑群地区内部应规划消防道路。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工厂、仓库、易燃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以及天然气储罐区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足够面积的消防车回车场地。
利用城镇道路、小区道路和组团级公共道路作为消防通道时,应保证消防车道畅通,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净空高度4m不应设有障碍物,规划通道间距不大于160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m。消防车通道的回车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民用建筑应优先考虑设环形消防车道,并在扑救面一侧设置消防车回车场地,其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8m×18m。
消防通讯报警系统应列入通讯系统改造规划,按照国家规定,消防队应设“119”火灾调度指挥中心。119报警服务台与各消防站之间应至少设一条火警调度专线;与公安、交通管理、医疗救护、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环保、气象、地震等部门或联动单位之间应至少设1条火警调度专线或数据指令调度通道;消防重点保护单位的火灾报警系统应与辖区消防队远程联接,并能将巡查信息通过该系统报送消防指挥中心系统。
第一OO条 人防规划
友谊县作为国家三类人防重点城市,战时人口疏散比例应为城镇总人口的60%,留城人口为40%,人防专业队伍战时按留城人数的8%配置,根据规定,人防专业人员人均使用面积按3.0m2/人计算,居民人均人防工程使用面积按1.0m2/人计算,则到规划期末人防工程面积为4.77万m2,物资储备满足留城人员3个月的用量。
在成片集中居住区内和大型建筑必须按建筑总面积的2%设置人防工程,结合民用建筑及公共场所建设,如广场、绿地、停车场、文化娱乐场所修建防空地下室。结合仓库建设修建地下物资储备工程。人员掩体应以就近分散掩蔽为原则。
镇区建设项目要按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由人防部门按规划统一建设,做到合理规划,长期建设。
镇区主要疏散道路有效宽度不小于15m,沿街体形高大建筑应后退红线一定距离,以保证战时倒塌范围外的道路畅通。
第一O一条 抗震规划
规划镇区的抗震设防标准按地震基本烈度VI度设防。对于镇区内地震破坏后将造成严重后果的建筑物、构筑物,如重要的供电、供水、通讯、医疗等生命线工程以及学校、各类室内避难所,提高1度设防,按VII度设防。
避难疏散场地服务半径以0.5-1.0km为宜,场地要求地形开阔、道路通畅,周围无危险的高大建(构)筑物及次生灾害源,还应避开易发生洪涝、滑坡等灾害的地段,并考虑震后临时设施的布置。主要利用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及其它开阔地段。
老区结合旧城改造,在建筑密集区开辟了一定的广场、绿地,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新区在规划布局时结合广场、绿地、体育场、停车场等用地布置应急避难场所。
规划设置紧急避震疏散场地、固定避震疏散场地和中心避震疏散场地。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m2,总规模不小于0.1hm2,服务半径为500m,步行大约10min到达;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m2,总规模不小于1 hm2,步行大约20min之内可以到达;中心避震疏散场所总规模不小于50 hm2。
为使危险地段的群众能安全迅速地疏散到安全地区,城镇道路应符合避震疏散的要求,主要疏散道路其宽度须在15m以上,区级疏散道路要在10m以上。
第一O二条 生命线系统
对生命线工程要制定抗震应急措施,在灾害发生时应保障各生命线系统正常运行。
第一O三条 次生灾害防治
加强城镇消防设施和防洪设施规划,加强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防护。对商业繁华地段,道路要满足疏散宽度,控制人行道路。对街道两侧房屋的门脸、女儿墙、过重的装饰物等,需进行检查,不合格的责令自行加固或拆除。对镇区内医院、生产资料仓库、自来水公司的氯气罐等各种有毒品和放射性药品要严格控制,制定抗震措施,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确保安全,责任到人。要求储气罐等所在地区应加强抗震设防,建立企业消防队伍,在发生次生灾害时能够基本自救。
第二十一章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一O四条 规划年限
近期建设规划的年限为2013~2015年。
第一O五条 城镇空间的拓展
1. 逐步改造旧城区
(1)逐步改造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地带,进一步明确城镇分区;
(2)加强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3)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扩建给水厂,提高镇区的供水质量;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城镇污水统一处理。
2. 优先发展西部新区
近期发展西部新区,规划建设便民行政服务中心。开发建设新型完善的居住小区、医疗卫生设施以及其它的一些基础设施。
3. 开发建设新型工业园区
近期在东直路东侧和建设街北侧建设新的工业区,承担城镇的主要生产功能和创新功能。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增强城镇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提高经济密度,重点发展工业区、仓储区。
4. 完善中部老城区城市功能
结合友谊县廉租住房保障政策,进行旧城区小区建设,逐步减少棚户区。采取新建、改建、收购、回购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增强政府调控和保障能力。结合棚户区改造,制定在经济适用房或者普通商品房小区中配建廉租住房。新建廉租住房套型,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40m2以内。
第一O六条 近期建设规模
人口规模:镇区近期实际居住人口达到6.5万人。
用地规模:镇区近期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90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59m2。
第一O七条 近期城镇各项用地建设
1. 居住用地
改造旧城中心区的危房和旧房,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小区;近期应主要改造旧城区的居住用地建设。同时结合新区建设,发展新区居住区。
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在知青路以西,共建街以北新建政务便民服务中心。
完善城镇公共设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卫生保健网络。积极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和文化产业。
3. 工业用地
对镇区现有工业环境进行整治,将老城区内污染较大的企业迁出或改型成污染较少的企业,新建工业集中布置东直路东侧的新兴工业园区。
根据工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内部可兼容部分基层行政办公、仓库等生产性配套设施、少量宿舍等配套居住设施。
4. 城镇道路及广场
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加速镇区与各村屯的公路建设。重点搞好镇区主要街道和巷路的水泥路和沥青路的建设。提高路面等级,完成镇区街道的硬化任务,主要街路设置路灯。完善新区道路系统建设。
近期规划形成“四横七纵”的主干路系统。
5. 绿地
近期重点建设挹娄风情园、北大荒博览园、友谊新城生态公园、知青村和街头绿地,构筑友谊镇生态绿地系统。
6. 市政基础设施
近期结合现状重点改造镇区内的给水、排水、路灯、供热等市政设施。
第二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O八条 本规划被批准后,应通过立法手段,确定友谊县友谊镇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加大宣传力度,严格依法行政,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一O九条 加强规划法制建设,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第一一O条 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监控机制,发挥人大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作用。
第一一一条 坚持“一书两证”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审查建设项目合法性的依据。在总体规划实施中,应坚持“一书两证”制度,所有项目的建设必须符合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第一一二条 切实落实公众参与
推进公众参与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让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的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加强对总体规划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总体规划及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规划意识,提高维护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并设立监督机制,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各个阶段。
第一一三条 如需变更本次规划,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附 则
第一一四条 本次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和管理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一一五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一一六条 本规划是指导友谊县建设的法定文件和进行建设管理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履行法定程序都无权变更本规划。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实施,原规划停止执行。
第一一七条 因城镇建设需要单独编制的专项规划、开发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一一八条 本规划由友谊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附表1 友谊县规划指标体系表
指标分类 |
指标 分类 |
指标名称说明 |
单位 |
2020 |
2030 |
指标 类型 |
经济指标 |
GDP |
GDP总量 |
亿元 |
56 |
670 |
引导型 |
GDP增长率 |
% |
20 |
18 |
引导型 |
||
人均GDP |
元/人 |
41822 |
412307 |
引导型 |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29 |
35 |
引导型 |
||
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 |
亿元/km2 |
6 |
12 |
控制型 |
||
社会人文指标 |
人口 |
人口规模 |
万人 |
13.39 |
16.25 |
引导型 |
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 |
% |
70 |
72 |
引导型 |
||
医疗 |
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医生数 |
个、人 |
48/35 |
60/40 |
控制型 |
|
教育 |
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小/中学数) |
所 |
34/22 |
28/19 |
控制型 |
|
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半径(城市小学/农村小学/城市中学/农村中学) |
Km |
0.5/1.5/1/3 |
0.5/1.5/1/3 |
控制型 |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 |
60 |
68 |
控制型 |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 |
25 |
35 |
控制型 |
||
居住 |
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
m2/人 |
15 |
20 |
控制型 |
|
就业 |
预期平均就业年限 |
年 |
20 |
22 |
引导型 |
|
公共 交通 |
公交出行率 |
% |
40 |
48 |
控制型 |
|
公共 服务 |
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 |
m2/人 |
5 |
6.5 |
控制型 |
|
人均避难场所用地面积 |
m2/人 |
1.5 |
2.2 |
控制型 |
||
资源指标 |
水资源 |
地区性可利用水资源 |
亿m³ |
11.22 |
13.60 |
控制型 |
水平衡(用水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比值) |
% |
18.1 |
16.2 |
控制型 |
||
土地资源 |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
m2/人 |
159 |
147 |
控制型 |
|
环境指标 |
污水 |
污水处理率 |
% |
≥55 |
≥65 |
控制型 |
资源化利用率 |
% |
≥30 |
≥37 |
控制型 |
||
垃圾 |
无害化处理率 |
% |
≥50 |
≥65 |
控制型 |
|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
% |
≥30 |
≥39 |
控制型 |
||
大气 |
SO2、CO2排放削减指标 |
% |
25 |
40 |
控制型 |
附表2 各乡镇人口规划情况 单位:万人
乡镇名称 |
2012年人口 |
2020年人口 |
2030年人口 |
友谊镇区 |
4.04 |
7.20 |
10.25 |
兴隆镇 |
1.59 |
1.65 |
1.77 |
建设乡 |
0.99 |
1.06 |
1.15 |
兴盛乡 |
0.93 |
1.02 |
1.11 |
东建乡 |
0.97 |
1.03 |
1.12 |
庆丰乡 |
0.98 |
1.06 |
1.15 |
成富乡 |
0.74 |
0.81 |
0.92 |
凤岗镇 |
1.31 |
1.38 |
1.47 |
龙山镇 |
1.60 |
1.67 |
1.76 |
友邻乡 |
0.84 |
0.89 |
0.95 |
新镇乡 |
0.59 |
0.62 |
0.68 |
合计 |
14.68 |
18.39 |
22.33 |
附表3 友谊县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预测表 单位:万人,m2/人,万m2
乡镇名称 |
2012年人口 |
2020年人口 |
2030年人口 |
||||||
镇区人口 |
人均指标 |
用地规模 |
镇区人口 |
人均指标 |
用地规模 |
镇区人口 |
人均指标 |
用地规模 |
|
兴隆镇 |
1.59 |
150 |
238.5 |
1.65 |
150 |
247.5 |
1.77 |
150 |
265.5 |
建设乡 |
0.99 |
150 |
148.5 |
1.06 |
150 |
159 |
1.15 |
150 |
172.5 |
兴盛乡 |
0.93 |
150 |
139.5 |
1.02 |
150 |
153 |
1.11 |
150 |
166.5 |
东建乡 |
0.97 |
150 |
145.5 |
1.03 |
150 |
154.5 |
1.12 |
150 |
168 |
庆丰乡 |
0.98 |
150 |
147 |
1.06 |
150 |
159 |
1.15 |
150 |
172.5 |
成富乡 |
0.74 |
150 |
111 |
0.81 |
150 |
121.5 |
0.92 |
150 |
138 |
凤岗镇 |
1.31 |
150 |
196.5 |
1.38 |
150 |
207 |
1.47 |
150 |
220.5 |
龙山镇 |
1.60 |
150 |
240 |
1.67 |
150 |
250.5 |
1.76 |
150 |
264 |
友邻乡 |
0.84 |
150 |
126 |
0.89 |
150 |
133.5 |
0.95 |
150 |
142.5 |
新镇乡 |
0.59 |
150 |
88.5 |
0.62 |
150 |
93 |
0.68 |
150 |
102 |
合计 |
10.64 |
150 |
1596 |
11.19 |
150 |
1678 |
12.08 |
150 |
1812 |
附表4 友谊县规模结构规划表
序号 |
规模(万人) |
城镇个数 |
城镇名称 |
I |
5-10 |
1 |
友谊镇 |
II |
1.2-2 |
3 |
兴隆镇、凤岗镇、龙山镇 |
III |
1-1.2 |
3 |
建设乡、庆丰乡、东建乡 |
IV |
<1 |
4 |
兴盛乡、成富乡、友邻乡、新镇乡 |
附表5 2030年友谊县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等级 |
类型 |
名 称 |
1 |
一级中心镇 |
友谊镇 |
2 |
二级中心镇 |
兴隆镇、龙山镇、凤岗镇、 |
3 |
一般乡镇 |
友邻乡、建设乡、兴盛乡、东建乡、庆丰乡、成富乡、新镇乡 |
附表6 2030年友谊县职能结构规划表
职能类型 |
个数 |
乡镇名称 |
综合型 |
1 |
友谊镇 |
农工贸型 |
2 |
兴隆镇、友邻乡 |
农工型 |
3 |
龙山镇、凤岗镇、东建乡 |
农业型 |
4 |
建设乡、兴盛乡、庆丰乡、成富乡、 |
旅游型 |
1 |
新镇乡 |
附表7 教育设施规划
城镇名称 |
2012年 |
2020年 |
2030年 |
|||
小学 |
中学(初/高中) |
小学 |
中学(初/高中) |
小学 |
中学(初/高中) |
|
友谊镇 |
3 |
2 |
4 |
3 |
4 |
3 |
兴隆镇 |
1 |
1 |
1 |
1 |
1 |
1 |
凤岗镇 |
1 |
1 |
1 |
1 |
1 |
1 |
龙山镇 |
1 |
1 |
1 |
1 |
1 |
1 |
建设乡 |
1 |
1 |
1 |
1 |
1 |
1 |
兴盛乡 |
1 |
1 |
1 |
1 |
1 |
1 |
东建乡 |
1 |
1 |
1 |
1 |
1 |
1 |
庆丰乡 |
1 |
1 |
1 |
1 |
1 |
1 |
成富乡 |
1 |
1 |
1 |
1 |
1 |
1 |
友邻乡 |
1 |
1 |
1 |
1 |
1 |
1 |
新镇乡 |
1 |
1 |
1 |
1 |
1 |
1 |
合计 |
13 |
12 |
14 |
13 |
14 |
13 |
附表8 乡镇文化体育设施表
层次 |
文化体育设施项目 |
一级中心镇 |
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和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 |
一般乡镇 |
图书室、农技站、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室等设施 |
村 |
图书室、文体活动场地等设施 |
附表9 敬老院、福利院一览表
所在地 |
数量(个) |
现收养人数(人) |
|
民政局福利院 |
友谊镇 |
1 |
106 |
民政局中心敬老院 |
友谊镇 |
1 |
40 |
兴隆镇兴隆敬老院 |
兴隆镇 |
1 |
38 |
友谊镇康乐敬老院 |
友谊镇 |
1 |
93 |
友谊镇夕阳红敬老院 |
友谊镇 |
1 |
56 |
友谊镇幸福家园敬老院 |
友谊镇 |
1 |
20 |
友谊镇博爱敬老院 |
友谊镇 |
1 |
21 |
友谊镇温馨敬老院 |
友谊镇 |
1 |
18 |
友谊镇双吉敬老院 |
友谊镇 |
1 |
22 |
总计 |
10 |
414 |
附表10 友谊镇镇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 |
用地代号 |
用地名称 |
面积(hm2) |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
人均占地(m2/人) |
||||
现状 |
规划 |
现状 |
规划 |
现状 |
规划 |
||||
1 |
R |
居住用地 |
309.84 |
295.30 |
36.67% |
25.05% |
76.69 |
28.81 |
|
其中 |
一类居住用地 |
21.14 |
19.24 |
2.50% |
1.63% |
5.23 |
0.10 |
||
二类居住用地 |
54.68 |
276.06 |
6.47% |
23.42% |
13.53 |
26.93 |
|||
三类居住用地 |
234.02 |
—— |
27.70% |
—— |
57.93 |
—— |
|||
2 |
A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
55.70 |
70.73 |
6.59% |
6% |
13.79 |
6.90 |
|
其中 |
行政办公用地 |
13.58 |
16.68 |
1.61% |
1.39% |
3.36 |
1.62 |
||
文化设施用地 |
4.21 |
17.68 |
0.50% |
1.50% |
1.04 |
1.72 |
|||
教育科研用地 |
26.81 |
5.89 |
3.17% |
0.50% |
6.64 |
0.57 |
|||
体育用地 |
4.89 |
4.24 |
0.58% |
0.36% |
1.21 |
0.41 |
|||
医疗卫生用地 |
5.50 |
9.31 |
0.65% |
0.79% |
1.36 |
0.91 |
|||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
0.55 |
17.21 |
0.07% |
1.46% |
0.14 |
1.68 |
|||
3 |
B |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20.09 |
58.94 |
2.38% |
5.00% |
4.97 |
5.75 |
|
其中 |
商业设施用地 |
18.67 |
58.94 |
2.21% |
5.00% |
4.62 |
5.75 |
||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
1.42 |
—— |
0.17% |
—— |
0.35 |
—— |
|||
4 |
M |
工业用地 |
168.51 |
280.55 |
19.95% |
23.8% |
41.71 |
27.37 |
|
其中 |
一类工业用地 |
5.04 |
220.02 |
0.60% |
18.66% |
1.25 |
21.47 |
||
二类工业用地 |
116.7 |
55.53 |
13.81% |
5.14% |
28.89 |
5.41 |
|||
三类工业用地 |
46.77 |
—— |
5.54% |
—— |
11.58 |
—— |
|||
5 |
W |
物流仓储用地 |
16.89 |
61.42 |
2.00% |
5.21% |
4.18 |
5.99 |
|
其中 |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
16.28 |
61.42 |
1.93% |
5.21% |
4.03 |
5.99 |
||
三类物流仓储用地 |
0.61 |
—— |
0.07% |
—— |
0.15 |
—— |
|||
6 |
S |
交通设施用地 |
129.74 |
178 |
15.36% |
15.1% |
32.11 |
17.37 |
|
其中 |
城市道路用地 |
91.47 |
164.55 |
10.83% |
13.96% |
22.64 |
16.05 |
||
综合交通枢纽用地 |
35.48 |
11.13 |
4.20% |
0.94% |
8.78 |
1.09 |
|||
交通场站用地 |
2.79 |
2.32 |
0.33% |
0.20% |
0.69 |
0.23 |
|||
7 |
U |
公用设施用地 |
59.33 |
53.16 |
7.02% |
4.51% |
14.68 |
5.17 |
|
其中 |
供应设施用地 |
8.76 |
13.67 |
1.04% |
1.16% |
2.17 |
1.33 |
||
环境设施用地 |
20.38 |
12.25 |
2.41% |
1.04% |
5.04 |
1.19 |
|||
安全设施用地 |
2.27 |
16.85 |
0.27% |
1.43% |
0.56 |
1.64 |
|||
其它公用设施用地 |
27.92 |
10.39 |
3.30% |
0.88% |
6.91 |
1.01 |
|||
8 |
G |
绿地 |
66.75 |
180.71 |
7.90% |
15.33% |
16.52 |
17.63 |
|
其中 |
公园绿地 |
59.91 |
117.68 |
7.09% |
9.97% |
14.83 |
11.49 |
||
防护绿地 |
4.23 |
54.95 |
0.50% |
4.67% |
1.04 |
5.36 |
|||
广场用地 |
2.61 |
8.08 |
0.31% |
0.69% |
0.65 |
0.79 |
|||
总 计 |
建设用地 |
851.86 |
1178.80 |
100.00% |
100.00% |
211.00 |
115.00 |
备注:2012年现状镇区实际居住人口4.04万人;2030年规划镇区实际居住人口10.25万人。
附表11 友谊县公交线路规划一览表
线路序号 |
线路长度(m) |
发车班次(车次/h) |
客运能力(千人次/h) |
1 |
4908 |
30 |
1.5 |
2 |
5017 |
30 |
1 |
3 |
6432 |
30 |
1.5 |
4 |
6335 |
30 |
1 |
附表12 友谊县城镇交通主要发展指标一览表
序号 |
规划控制指标 |
目标值 |
1 |
95%居民单程最大出行时耗(min) |
30 |
2 |
每万人公共汽车(标准车)拥有量(辆/万人) |
10 |
3 |
公交线路网密度(km/km2) |
1.5 |
4 |
公交站点服务覆盖率(半径300m)(%) |
50 |
5 |
公共汽车运送速度(km/h) |
20 |
6 |
人均道路面积(m2/人) |
10 |
7 |
主次干道网密度(km/km2) |
3 |
8 |
主次干道承担各种机动车交通(%) |
80 |
9 |
主干道平均车速(km/h) |
40~60 |
10 |
次干道平均车速(km/h) |
25~40 |
11 |
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m2/人) |
0.5 |
12 |
主次干道信号控制交叉口比例(%) |
100 |
附表13 友谊镇镇区主次道路规划一览表
名称 |
起点 |
终点 |
道路长度 (m) |
路面宽度 (m) |
红线宽度 (m) |
道路 性质 |
备注 |
挹娄大街 |
东直路 |
垦荒路 |
4108 |
40 |
50 |
主干路 |
改造 |
友谊路 |
挹娄大街 |
广场街 |
1458 |
26 |
50 |
主干路 |
改造 |
北友谊路 |
建设街 |
北十道街 |
178 |
10.5 |
22 |
次干路 |
改造 |
康乐路 |
挹娄大街 |
建设街 |
1967 |
14 |
30 |
次干路 |
改造 |
西直路 |
挹娄大街 |
北十道街 |
2238 |
18 |
40 |
主干路 |
改造 |
新城路 |
南一路 |
北十道街 |
2565 |
14 |
30 |
次干路 |
改造 |
时代路 |
挹娄大街 |
北十道街 |
2346 |
18 |
40 |
主干路 |
改造 |
老兵路 |
挹娄大街 |
建设街 |
1973 |
14 |
30 |
次干路 |
新建 |
学府路 |
挹娄大街 |
建设街 |
1974 |
14 |
30 |
次干路 |
新建 |
知青路 |
挹娄大街 |
建设街 |
1972 |
24 |
40 |
主干路 |
新建 |
爱民路 |
共建街 |
建设街 |
568 |
14 |
30 |
次干路 |
新建远景 |
垦荒路 |
南一路 |
建设街 |
2523 |
18 |
40 |
主干路 |
改造 |
利民路 |
石门街 |
建设街 |
1127 |
10.5 |
22 |
次干路 |
改造 |
新民路 |
挹娄大街 |
石门街 |
1197 |
10.5 |
22 |
次干路 |
改造 |
东直路 |
南一路 |
北十道街 |
2451 |
18 |
40 |
主干路 |
改造 |
园区路 |
迎宾街 |
北十道街 |
1851 |
14 |
30 |
次干路 |
新建 |
东五路 |
挹娄大街 |
北十道街 |
2338 |
18 |
40 |
主干路 |
新建远景 |
校园街 |
东直路 |
西直路 |
1246 |
9 |
20 |
支路 |
改造新建 |
迎宾街 |
东五路 |
知青路 |
3955 |
24 |
40 |
主干路 |
新建 |
共建街 |
知青路 |
垦荒路 |
1057 |
24 |
40 |
次干路 |
新建 |
邮政街 |
东直路 |
知青路 |
3043 |
14 |
30 |
次干路 |
新建 |
市场街 |
东五路 |
康乐路 |
1806 |
14 |
30 |
次干路 |
新建 |
石门街 |
东五路 |
垦荒路 |
5015 |
18 |
40 |
主干路 |
新建远景 |
广场街 |
利民路 |
康乐路 |
520 |
20 |
30 |
次干路 |
原有 |
创业街 |
东五路 |
垦荒路 |
5018 |
18 |
40 |
主干路 |
改造、新建远景 |
振兴街 |
利民路 |
西直路 |
870 |
9 |
20 |
支路 |
原有 |
建设街 |
东五路 |
垦荒路 |
5021 |
18 |
40 |
主干路 |
改造远景 |
北十道街 |
东五路 |
时代路 |
2908 |
14 |
30 |
次干路 |
新建 |
附表14 各类用地绿地率指标情况
用地类别 |
绿地率 |
备注 |
居住用地 |
>30% |
旧镇区>25% |
公共设施用地 |
>20% |
旧镇区>15% |
工业用地 |
>20% |
|
仓储用地 |
>20% |
|
对外交通用地 |
>25% |
|
道路广场用地 |
>20% |
次干路>20% |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
>25% |
|
特殊用地 |
>40% |
附表15 友谊县近期(2013-2020年)居住小区建设一览表
小区名称 |
建设用地面积(万m2) |
建筑面积(万m2) |
吉安小区 |
5.5 |
8.6 |
名人轩居住小区 |
4.0 |
5.6 |
民生嘉园二期工程 |
24.3 |
35.7 |
华丰知馨嘉园 |
13.9 |
16.0 |
七委八委棚户区 |
7.8 |
12.4 |
盛世嘉园 |
6.5 |
10.0 |
文化小区 |
1.2 |
1.8 |
六委棚户区 |
4.0 |
5.3 |
富邦名苑棚户区 |
13.5 |
18.9 |
站前广场棚户区 |
3.0 |
4.2 |
十二委十三委棚户区 |
10.5 |
14.7 |
九委棚户区 |
8.3 |
19.0 |
合计 |
102.5 |
152.2 |
附表16 友谊县近期(2013-2020年)公共建筑建设一览表
项目名称 |
用地面积(hm2) |
建筑面积(万m2) |
用地性质 |
县政府行政办公服务中心 |
20.1 |
16.1 |
A1 |
县检察院侦技楼 |
1.5 |
1.8 |
A1 |
县公安局业务技术办公楼 |
1.5 |
1.8 |
A1 |
县法院综合办公楼 |
1.5 |
1.8 |
A1 |
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及附属工程 |
2.1 |
2.1 |
A1 |
县环保局 |
0.6 |
0.4 |
A1 |
农场医院综合楼 |
0.8 |
1.0 |
A5 |
农场老年人活动中心 |
3.0 |
1.5 |
A2 |
县气象局业务站 |
1.5 |
0.2 |
A1 |
县长途汽车客运站西站 |
1.5 |
0.5 |
S3 |
县农贸综合市场 |
2.0 |
1.0 |
B1 |
县初级中学 |
4.0 |
2.0 |
A3 |
县小学 |
4.0 |
2.0 |
A3 |
县幼儿园 |
2.0 |
1.0 |
A3 |
县交警队机动车修配厂及检测站 |
1.0 |
0.4 |
U9 |
县供热站工程 |
3.7 |
1.5 |
U1 |
县燃气站工程 |
1.1 |
0.5 |
U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