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友谊县第四中学基于学生现状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追求教育本真,服务师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入挖掘校内外优质田园生活资源,通过开辟韭菜田区、大棚园区、水稻田地、开心农场、烹饪教室、爱鸟护鸟区等拓展劳动实践基地,把校园的每一处做成一门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将德、智、体、美蕴含其中,深入落实“五育”并举,让学生每时每刻接受熏陶,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全方位、高内涵的劳动教育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端正学生的价值观。
把“劳动教育”种进田地
每个班级认领一块责任田,让学生全过程体验“种一管一收一尝”的劳动快乐,教师通过种植实践课,让学生体验劳动艰辛,提升劳动技能,收获劳动快乐,品味劳动幸福,懂得珍惜和感恩。
把“学科融合”融入田园
语文与劳动教育结合,让学生在文字间寻觅生活的灵感,作文因此而生动,灵感如泉涌,让表达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美术融合劳动教育,学生为田园设计种植牌,手工绘画作品因劳动的实践而更富创意与生命力;体验编制五彩绳、做香囊,传承传统技艺,领悟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
道德与法治与劳动教育相辅相成,通过团队合作与社会服务项目,深化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激发对国家、党和人民的深情厚谊。学生巧做粽子,喜迎端午,经历做传统美食的喜悦,并将粽子送去困难学生家庭,送去祝福与温暖。走上街头,爱心义卖校报、蔬菜,所得用于帮助困难学生。
学校把课本知识种进田园,把课堂搬进“农场”让学生和作物共成长,在合作中获得情感,在品味中珍爱生活。
以“劳动创作”为翼——丰田园
为使劳动教育更具意义,更有效地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学生以文字、语言记录所感、所想,总结劳动实践经验,加深劳动感受。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创意制作,如制作花盆、种子粘贴画、树叶粘贴画,开展厨艺大赛,丰富田园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表达他们眼中的田园,记录他们向往的生活。
以“家校社”为体系——固成果
学校致力于劳动教育模式的革新,构建了以校为核心,辐射家庭、社区的“一核引领,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旨在将劳动教育的精髓深植于每位学子的心中。
劳动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和感恩教育,如“劳动勋章送家长”,“劳动果实送恩师”等活动,让“事事可为,人人参与”的劳动氛围深入人心。还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了丰富的家务清单,理解劳动的价值与父母的辛劳,让自然之美与劳动之美共同滋养学生的“中国梦”。
以评价为助力——激兴趣
教务处开展寒暑假及五一、十一劳动活动,组织评选“劳动小达人”“劳动标兵”,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提升、志愿服务意识的增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成就感,彰显了“体验式教育”的独特魅力。
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与评价机制的实施,友谊县第四中学劳动教育不仅成功地将劳动精神深植于学生心中,还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强化家校社合作,深化学科融合,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为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