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前 言
第1章 发展基础
1.1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2 “十三五”发展成绩
1.3 薄弱环节
第2章 形势与需求
2.1 面临形势
2.2 发展要求
2.3 需求预测
2.4 发展趋势分析
第3章 发展思路
3.1 指导思想
3.2 发展原则
3.3 发展目标
第4章 发展任务
4.1 建设高品质交通网
4.2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4.3 提高运输服务品质
4.4 强化交通运输智慧引领
4.5 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4.6 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4.7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4.8 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
4.9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第5章 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5.1 环境影响分析
5.2 对策措施
第6章 保障措施
6.1 加强组织管理
6.2 注重沟通衔接
6.3 争取政策支持
6.4 完善管理体系
6.5 加强行业管理
6.6 强化智力保障
6.7 加强文明建设
附表:
附表1 友谊县“十四五”普通国省道重点建设项目表
附表2 友谊县“十四五”农村公路重点建设项目表
附表3 友谊县“十四五”客货运场站建设项目表
附图:
1、友谊县综合交通现状图
2、友谊县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图
3、友谊县“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示意图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友谊县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的关键期,是适应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夯实振兴发展基础、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起步期。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交通运输由“基本适应”转向“提质增效”的逐步转型,全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是友谊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的必然要求。
“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细化和落实,编制《友谊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友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省市相关规划为指导,按照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目标,明确“十四五”时期友谊县交通运输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是政府部门履行职责和引导市场主体的重要依据,是指导今后五年友谊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抓住国家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服务作用,绘就美丽友谊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根据省交通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友谊县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友谊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受友谊县交通运输局委托,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开展本次规划的相关研究和编制工作。
本规划涵盖公路、邮政等各种运输方式和交通枢纽,在与国家、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和友谊县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协调、城镇格局、产业布局、资源禀赋等要素。规划范围为友谊县县域范围,包含4镇7乡,67个行政村,总面积169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基准年为2019年(现状数据截止到2019年底),特征年为2025年。
本规划主要参考文献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
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建城【2010】13号
3.《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4.《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2013年5月
5.《黑龙江省机场布局及航线网络规划》,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12月
6.《黑龙江省省道网规划(2015-2030年)》,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2016年5月
7.《“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指南》,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2019年11月
8.《友谊县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9. 友谊县历年政府工作报告
10. 友谊县历年统计年鉴
11. 友谊县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1章 发展基础
1.1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图1-1 友谊县地理区位图
友谊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东与宝清县为邻,南靠双鸭山市,西与集贤县接壤,北临富锦市。友谊县域内地势平坦低洼,西南为丘陵,东北为低洼地,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县城与省会哈尔滨距离503公里,总面积1696平方公里。
友谊县隶属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位于双鸭山市西部地区,县域下辖4镇7乡,67个行政村,境内有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及其下设的国营友谊农场。2019年末,全县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万人、农村人口5.3万人。
友谊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和现代化农业示范窗口,被誉为东北的“米粮仓”。友谊因悠远神秘的挹娄文化而声名鹊起;因历久弥新的中苏友谊而史载千秋;因气势磅礴的现代农业而闻名中外;因波澜壮阔的垦荒壮举而功刻北疆;因多民族融合的别样风情、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和旖旎的自然风光而令人流连忘返,被誉为挹娄文化的发祥地、中苏友谊的见证地、北大荒精神的起源地、现代化农业的示范地、民族风情的展示地。在这片黑土地上,自然资源蕴藏丰富,各类粮经作物优质高产、享誉全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产业已初具规模,是“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辖区内的友谊农场始终代表着全国现代化农业的最高水平,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现代化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场(县)”,年产粮豆达100万吨,素有“天下第一场”的美誉。
2.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近年来,友谊县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3.9:7.5:48.6。
图1-2 友谊县历年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旅游资源
友谊生态环境优良,城市环境优美雅静、绿色宜居,营商环境宽松优惠、服务高效,是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县”“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县”“中国绿色名县”和省级“三优”文明城市,正在成为投资兴业、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主要有凤林城址、兴隆山遗址、长胜遗址、幸福湖、美兰庄生态园、友谊县湿地保护区等著名的风景区。
1.2 “十三五”发展成绩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推进网络畅通、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努力增强行业管理水平,总体进展情况基本符合预期,为友谊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1.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网络不断完善
公路规模稳步增长,公路等级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统筹协调发展。友谊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8387.6万元,实现平稳增长。到2020年底,友谊县域内公路网总里程502公里,其中友谊县管养里程达493公里,农垦管养9公里。比2015年增加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3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省道里程111公里,比2015年增加31公里,占总里程的22.1%;二级及以上公路达到79.8公里,占比达15.9%;路面铺装率为76.6%,有铺装路面384公里。公路网规模稳步增长,各等级公路通达程度和服务水平得到改善,基本形成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广泛覆盖的路网体系。
表1-1 2020年友谊县域公路网里程分布表(单位:km)
类别 |
合计 |
高速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等外 |
合计 |
501.655 |
— |
8.321 |
71.464 |
271.131 |
116.428 |
34.311 |
国道 |
59.281 |
— |
8.321 |
50.960 |
— |
— |
— |
省道 |
51.335 |
— |
— |
18.136 |
33.199 |
— |
— |
县道 |
118.328 |
— |
— |
— |
101.185 |
17.143 |
— |
乡道 |
157.888 |
— |
— |
— |
89.968 |
56.285 |
11.635 |
专道 |
8.607 |
— |
— |
— |
8.607 |
— |
|
村道 |
106.216 |
— |
— |
2.368 |
38.172 |
43.000 |
22.676 |
图1-3 2020年友谊县域公路网行政等级分布图
图1-4 2020年友谊县域公路网技术等级分布图
国省干线公路布局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打通对外运输通道为重点,加快普通国省道低等级路段提级改造,友谊县实施国省道改造23.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5815万元。其中,国道同江至哈尔滨公路友谊至集贤段改扩建一级公路。友谊县境内形成以G221、G501、S202、S501公路为骨架,覆盖广泛、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行可靠的干线公路网络。
农村公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截止2020年友谊县共建设实施农村公路3.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20万元。其中,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工程3.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20万元。为“乡村振兴”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截止2020年末,友谊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1.1公里,友谊县管养里程382.4公里,农垦管养里程8.7公里。其中县道118.328公里、乡道157.888公里、村道106.216公里,另有专用公路8.607公里。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达到356.7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91.2%,路面硬化率达到69.9%。随着友谊县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出行和运输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
安全保障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期,友谊县公路安防工程29.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96.6万元。其中,国省道12.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62万元;农村公路26.7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34.6万元。友谊县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0座,累计完成投资1756万元。其中,国省道危桥改造3/77.12座/延米,累计完成投资652万元;农村公路危桥改造7/158.68座/延米,累计完成投资1104万元。友谊县公路行车环境得到改善,安全保障水平得到加强,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区域交通发展
目前,友谊县有县内客运班线11条,跨市客运班线17条。分别至哈尔滨、双鸭山、佳木斯、七台河等地市,基本满足全县居民出行需求。
(3)城乡交通发展
全县拥有11个乡镇,已建设乡镇客运站12个。“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530万元。共改扩建、新建乡镇9个客运站为农村综合服务站。提高客运综合服务水平,极大地方便百姓出行。同时创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解决农民“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促进了友谊县经济的发展。
2.运输服务发展
(1)客货运量发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友谊县客货运输整体呈下降趋势。客货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和铁路两种交通方式,2019年客运量比2015年下降85.15%,旅客周转量比2015年下降53.86%;2019年货运量比2015年下降83.33%,货运周转量比2015年下降21.79%。由于友谊县人口逐年减少、人们出行方式选择多样、公路建设期等因素影响,导致友谊县公路客运量呈下降趋势。
表1-2 友谊县历年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一览表
年份 |
客运量(万人) |
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 |
货运量(万吨) |
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 |
2015 |
101 |
12.57 |
96 |
13.86 |
2016 |
73 |
12.01 |
51.8 |
14.23 |
2017 |
51 |
11.96 |
48 |
13.10 |
2018 |
16 |
4.9 |
17 |
11.97 |
2019 |
15 |
5.8 |
16 |
10.84 |
(2)客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城市、城乡、镇村”公共客运服务体系全面协调发展,基本适应友谊县客运出行需求。
城市公共交通稳步发展。截至2019年底,友谊县公交企业1家,县域公交线路4条,拥有公交车20辆,线路里程达32.8公里。“十三五”期间,淘汰老旧车辆微型面包公交车48辆,根据城区建设调整营运线路1次,新建港湾式公交站厅3个,普通站厅19个,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50%,500米覆盖率达90%,日均公共交通客运量100人次,公交分担率50%。友谊县拥有出租车企业二家,出租车467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三级安全标准化建设,同时建立出租车驾驶员信誉考核制度,出租车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城乡客运公交逐步发展。“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客运通达工程和镇村公交发展工程。截至2019年底,农村客运车辆29台,线路里程为32.5公里。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同时积极推进建设与互联网融合的智慧服务系统,深化站务服务系统改革,提升道路客运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客货运输场站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已建设12个乡镇客运站、客运站场1个,改扩建、新建乡镇9个客运站为农村综合服务站。服务站建成后,将体现出旅客集散、站务服务、停发车、邮政、快件、仓买、物流服务和城乡一体化公交首末站等功能,方便群众出行,促进民生改善,增加公司效益。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有公路等级客运站13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12个,县区全部建有等级客运站,乡镇客运站覆盖率达到100%。
(3)物流转型步伐加快
构建农村物流网络。友谊县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联合运输公司、县邮政局、县快递公司组织创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通过对邮政、快递、供销、农资等资源整合,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4)运输装备水平明显改善
截至2019年底,友谊县营运车辆共计345辆,比2015年减少4辆,其中客运车辆减少4辆,货运车辆无变化。营运客车向高档化、舒适化方向快速发展;营运货车逐步向标准化、重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货运车辆中,重型车数量90辆,厢式货车数量30辆,营运货车逐步向标准化、重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5)道路运输辅助服务稳步发展
汽修方面。加大对全县一、二、三类汽修企业监管力度,完成对全县汽修企业经营情况的核查工作。友谊县共有机动车维修企业32户,其中二类维修企业1户,三类维修企业31户。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户。
人员培训方面:友谊县共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企业1户,为B类四驾校,教练车10台,教练员14人。年培训能力为420人。2019年已培训410人。备案维修企业32家。在“十三五”期间,驾校按照行业标准完善了基础设施,完成了网络平台建设。维修行业完成由行政审批到行政备案制的转变。
(6)邮政快递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期间,友谊县将乡镇客运站改造成农村综合服务站点。利用乡镇客运站及班车进行资源整合,以为客户降低成本、安全送达为目标,创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优质、更便利的服务。截至2019年底,友谊县拥有邮政局12所,农村快递点10处,信箱57个,信筒12个,邮政快件33万件。
3.交通治理
(1)养护水平明显提升
公路养护工程。“十三五”期间,不断加大机械设备、车辆投入,向上级政府争取养护设备和车辆共计27台。加大新型技术、新型设备的投入,机械设备实现智能化、机械化、专业化。加大对危旧险桥、涵洞的养护;增加路容路貌的工作整治力度;积极探索和创新公路养护与管理运行新机制,大力推行精细化养护管理新理念;不断向周期性、科学性养护转变,狠抓了生态养护和精品路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安保设施,提升了人性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细化绿化管护工作。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机构人员和养护资金。不断加强对农村公路及桥梁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集中精力做好干线大中修和安保工程工作。建立健全公路养护管理的各项制度,养护质量不断提高,养护标准化理念得到提升,公路通行质量和环境明显改善。
(2)法制交通建设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执法行为规范要求,不断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水平,实现路政管理标准化。积极推进“互联网+”,深化系统改革,实施了刷卡和微信等支付方式售票服务。加快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切实做好路政执法人员与公安交警部门进行路警联合治超行动,规范治超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全县累计路检路查共29200余人次,检查车辆共275.2万余台,货物运输车辆超限率控制在2%以下,严格将法制与交通建设和谐稳步推进,公路交通秩序和路域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3)平安交通建设扎实推进
“十三五”期间,友谊县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专题会议部署,认真抓好国家、省、市、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部署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细化分解安全生产,落实责任部门和工作措施。制订严格的安全生产措施,夯实道路运输安全基础。在安全管理上,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为了保证安全,重点进行了安全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要求上路作业。养护车辆悬挂安全标志;施工路段两侧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对附属设施和警示标志及时增设、更换、刷新。加强重点货源治超工作,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整体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全县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4)交通节能减排亮点突出
“十三五”期间,在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同时,更加注重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建设,鼓励居民选择公共汽车、自行车、步行等经济、绿色、安全的出行方式,更多地参与到交通拥堵治理中来,使公路路域环境达到“畅、安、舒、美”的标准,倡导绿色交通,实现交通与节能减排整体协调发展。
(5)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抓好学习、宣传工作,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化党建规范化管理,加大“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创建力度。以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努力形成勤于学习、严谨细致、勤勉高效、务实担当、严格自律的好作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振兴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保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1.3 薄弱环节
“十三五”时期,友谊县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但与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东北振兴的新要求,以及友谊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存在供给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发展方式粗放和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服务品质有待提高
“十三五”期间,友谊县现代交通网络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实现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公路没有形成网络;县域交通发展不充分,各中心城镇联系不紧密;公路发展对城镇空间拓展以及产业布局支撑还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村公路建设等级低、路况差、路面宽度过窄,交通压力大,制约物流运输发展,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十四五期间仍处于提档升级攻坚期,需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升级改造,且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衔接。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不足。友谊县对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筹措困难。
乡级公路破损严重。村级公路需加快提档升级速度。友谊县现有大部分农村公路都到了大修期,破损严重,需尽快进行提档升级改造。
断头路和通屯公路需要进一步建设。目前友谊县存在部分断头路,且大部分通屯公路仍是砂石路,需加快投资建设速度,改善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
2.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客运运输服务水平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持续创新创优服务、保障民生工作任重道远。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和区域交通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沟通,运输组织协调性较差。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城乡客运通达质量、镇村公交可持续发展能力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客运基本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但目前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更偏重城市交通,对广大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考虑不足,城乡客运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3.物流转型发展缓慢
由物流中心、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和村屯物流网络节点构成的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园区使用率不高,货运物流资源整合困难,人流、货流、车流、信息流等不集中。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不高,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弱等情况,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中小微企业众多,货运组织化程度低,物流效率不高。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绿色低碳程度不高,货物运输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农村物流发展水平不高,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4.交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有待加强
交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发、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有待加强。信息化集成应用水平不高,综合效能展现不足,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机制缺乏,数据整合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的信息实时性、可用性有待提高,交通诱导分流等交通信息内容不能完全满足交通出行者的需求。
友谊县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还需继续完善,目前仍存在信息化建设不均衡,既有平台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信息化人才不足等问题。各管理平台相对独立,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等功能开发进度缓慢,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数据库的建设还有待推进。
5.交通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1)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行业安全监管职责边界需进一步清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待完善。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能力有待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安全水平有待提高。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未完全到位,应急预案评估不到位。交通应急救援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和安全应急预案不够完善,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2)人才队伍不足、层次不高
友谊县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长期以来缺乏稳定、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保障,人才梯队建设的稳定性与层次需加强。受体制、人员编制和人员老化等问题的限制,新进人员较少,人才队伍结构不稳定,流动性较强,掌握财经、信息化、科技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无法满足现代工作要求。建设智慧交通是今后交通运输发展的大趋势,交通运输行业熟悉信息化、大数据处理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专业人才短缺,与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特殊人才较少,急需引进。
(3)完善行业治理体系
“十三五”期间,友谊县交通运输行业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为载体,以健全完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和推进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为重点,紧紧围绕促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服务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大局,在普法宣传、业务培训、执法监督、案件督办、信用交通等方面形成了“党组高度重视、法规牵头汇总、各环节一脉相承、执法主体积极落实、全员参与法治工作”的良好格局,普法学法执法守法得到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过渡期间行政执法主体不明确;交通运输联合惩戒机制尚未发挥作用;交通执法队伍尚不满足行业监管需要;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尚不健全。
6.交通外部环境制约大,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资金、土地、生态等因素制约交通项目推进日益凸显,破解之法还不明朗。节能减排相应的政策优惠、资金引导、技术支持和奖惩激励措施等仍显不足,企业主体意识不强,公民积极性不高。交通运输依法行政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在人员经费等方面保障不足。健康、有序的客货运输市场还没有完全建成,违章运输等现象依然存在。
第2章 形势与需求
2.1 面临形势
1.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深刻阐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功能属性,明确交通运输发展先行官的历史新定位,赋予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新使命。国家层面先后提出,“一带一路、东北振兴”等重大战略,党中央对东北地区作出的战略定位:“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交通运输将承担保障发展的关键任务,为我省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因此“十四五”期间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在黑龙江省的顺利实施,全面推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枢纽网络,构建畅通、安全、高效的国际运输大通道,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我省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推动交通运输由“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的转换,全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2.“六个强省”、“一窗四区”带动经济发展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指示精神,有力地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最优的政策组合,实现最大的整体效果。我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从“六个强省”入手,加快建设工业强省,要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要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科教强省,要向培育壮大新动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强省,要提升绿色优势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要向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要向打造好“两座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
同时,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的重大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优势,着力推进以对俄沿边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地缘优势,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构建畅通、安全、高效的国际运输大通道,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指示要求,提出了“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发展定位,综合交通运输是“六个强省”战略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的桥梁和纽带,对交通领域提出更高的要求。
3.双鸭山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双鸭山市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步推进经济发展,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委主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养新的竞争优势,市场活力将被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激发,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双鸭山作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区域中心城市与黑龙江东部城市环上的节点城市。“十四五”时期将注重全行业融合发展,重点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步,加快建设现代煤电化钢产业示范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聚集区、黑土湿地旅游核心区和对外贸易服务区“四大产业区”,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格局,奋力推进城市发展转型、全面振兴。建设与发展旅游业,利用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特色景区等优质旅游IP,增强城市知名度,推进发展城市新名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入城市发展新时代。
4.友谊县夯实产业基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友谊县作为黑龙江省东部重要的国家农产品主产区,以第一产业为基础,抓住国家提升黑龙江省经济开发水平和全省建设“龙江丝路带”的机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科技和人才支撑,健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补齐民生短板弱项,使友谊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
“十四五”时期,友谊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借助黑龙江省“六个强省”战略政策的实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抢抓机遇融入新发展格局,增长动能加速集聚,打造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结构优化、综合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让农业基础更加厚实、工业加工生产更具特色、商贸旅游更有活力,注重环境保护,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推进友谊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友谊开好局、起好步。
2.2 发展要求
1.贯彻国省重大战略,要求交通运输提供坚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为龙江全面振兴带来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北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黑龙江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全省发展实际,提出着力建设工业强省、农业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旅游强省,开启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十四五”时期,友谊县将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强化交通运输在维护“五大安全”(重点是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打造“六个强省”、支撑“一带一路”等方面的支撑保障能力,发挥好交通运输对东北振兴、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军民融合等重大战略的先行引领作用,全力开创全省交通运输工作蓬勃发展、继往开来的新局面,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2.建设交通强国,要求交通运输开好局起好步
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交通强国的总目标,着力打造“三张交通网”,即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能力充分的干线交通网和广覆盖的基础交通网,加快建设“两个交通圈”,也就是“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便其行、物畅其流”的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交通强国。“十四五”时期是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友谊县将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的总思路、总目标、总要求、总任务、总路径,将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的任务具体化、项目化,特别是一些具备条件、能够提升网络效率的关键工程,要提前谋划、重点推动,为交通强国远景蓝图的落地实施贡献力量。
3.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交通运输质量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交通运输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载体,新时代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变化,必将对交通运输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现实基础来看,友谊县交通网络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牢牢把握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实现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提高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牢牢把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能力质量效率,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交通运输供需的动态平衡。牢牢把握基本路径,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推动交通运输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推进交通运输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4.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交通运输做好保障支撑
现代农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质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发展能力,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调优种植结构,全力推广精耕细作,实现品质增效、科技增收,切实提高亩产效益,以人居环境提升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振兴等工作,是友谊县“十四五”期间的主要发展任务之一。
因此要求交通运输领域应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保障支撑作用,交通运输领域涉及农业开发的项目有优先建设和资金保障,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与危桥改造工作,发挥农村公路对农业产品运送的支撑作用,加强公路安防工程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全力支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目标,保障现代化农业顺利发展。
5.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脚步,积极推动城乡交通运输组织升级
黑龙江省具有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转移人口潜力大、城镇体系较为完善、农垦森工系统对城镇化推动能力较强等特点,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十四五”时期友谊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实现三产协调共进的关键时期,应强化城镇道路、管网等设施维修建设,提升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公益服务的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深化“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不断提升新市民融入城市能力。尽快完成经济转型发展升级任务。因此,对交通运输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交通运输网络,重点推进一批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快建设城乡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基本形成连通友谊及周边城镇的快速高效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要求,全面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6.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时期,友谊县将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各类批发市场和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要求交通运输推动商贸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保障园区路、产业路的建设实施,强化物流园区附近的交通组织,配合建立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的商贸物流园区。同时,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鼓励交邮融合发展,合理规划和布局区域站点和仓储设施建设,形成县、乡镇、村屯三级农村电子商务配送机制,鼓励开展市场化合作,统筹和优化农村快递的路线、时间、站点等,突破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
2.3 需求预测
1.交通需求分析
根据客货运输量的历史发展数据,结合对“十四五”时期友谊县交通发展面临形势的分析以及对运输需求发展趋势的判断,对“十四五”时期友谊县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具体内容如下:
(1)交通需求总量预测
“十四五”时期是友谊县实现经济高速发展,三产协调共进的关键时期,随着友谊县经济发展逐渐转入实现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量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等政策目标的实现,“十四五”时期友谊县的客货运需求保持平稳增长趋势。
近年来,受新经济业态发展较慢,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优的影响,友谊县公路运输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2019年,友谊县客、货运量分别完成15万人和16万吨,与2015年相比,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降低85%和83%,客运周转量与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了5.80万人公里与10.84万吨公里,与2015年相比,客运周转量与货运周转量分别降低54%和22%。“十四五”时期,随着多产业融合开发,经济不断发展,产业化水平将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客货运需求将逐年增大。初步预测,公路客运量将保持年均0.50%左右的增速,到2025年达到15.4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将保持年均0.65%左右的增速,到2025年达到6.03万人公里。货运量预计将保持0.45%的增速,到2025年达到16.44万吨,货运周转量将保持年均0.59%左右的增速,到2025年达到10.84万吨公里。
表2-1友谊县2025年客货运量预测值
方式 |
指标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5 |
公路 |
客运量(万人) |
101.00 |
73.00 |
51.00 |
16.00 |
15.00 |
15.45 |
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 |
12.57 |
12.01 |
11.96 |
4.90 |
5.80 |
6.03 |
|
货运量(万吨) |
96.00 |
51.80 |
48.00 |
17.00 |
16.00 |
16.44 |
|
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 |
13.86 |
14.23 |
13.10 |
11.97 |
10.84 |
11.30 |
(2)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客运方面,公路运输继续作为最主要的客运方式,发挥灵活便利的优势;随着铁路网建设逐渐完善,在中长途客运出行方面将更受青睐;私家车出行在便捷性、舒适性上更有优势,对于传统公路客运产生部分替代现象。
货运方面,铁路运输网络发挥主骨架作用,公路运输继续发挥“门到门”的灵活优势。从货类结构看,传统原材料运输比例将有所下降,一般消费品、轻质化和高附加值货物的比重将不断提高。随着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的深入实施,接续产业不断壮大,居民收入不断提升,货运需求和农村物流将快速增长。
(3)交通需求层次预测
“十四五”时期,随着友谊县经济发展转入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全县营运车辆保有量将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19年,友谊县营运车辆保有量达到345辆,其中客运车辆45辆,货运车辆300辆,相比2015年减少4辆营运客车。“十四五”期间随着交通与产业转型的逐渐深入,未来五年营运车辆保有量将会出现一定的增长。结合历史数据分析,预计到2025年,友谊县营运车辆保有量将达到377辆左右。营运车辆的增加将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繁荣,对城市产业发展起到较好的推进作用。
客运方面,随着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居民对出行舒适、便捷的品质要求提升,出行目的更加多样化,对出行舒适、便捷的品质要求提升。出行方式的改变、交通信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将有助于人均出行次数提高。同时,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居民的出行人数和频率也将逐步增加,尤其是城市近郊、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出行强度大,通勤出行之外的旅游、娱乐等弹性需求将日益旺盛。旅游出行需求将更加旺盛,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
货运方面,货物运输发展对运输服务质量、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和综合枢纽衔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货类结构看,虽然经济增速减缓对资源型产品的依赖降低,受经济新常态、经济转型发展和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原材料运输强度将略微降低,但友谊县作为黑龙江省东部国家农产品主产区之一,农业类还将占据较大的运输比例。随着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很多行业货物运量将会增长,尤其是电商驱动下快递物流将会出现持续式增长。同时,随着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实施,农民收入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生产货运需求和农村物流将明显增加。
2.阶段特征分析
(1)交通运输发展由“基本适应”转向“提质增效”的重要转换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交通运输领域也取得显著成就,目前正处于由“基本适应”转向“提质增效”的重要转换期。“十四五”期间友谊县交通运输发展应当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切实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推动交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全面提升交通整体效益,全面提高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发展新动力。
(2)以补短板为重点,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关键期
从新的形式和要求看,以补短板为重点,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推动交通与产业融合,是“十四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任务,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定经济增长的现实要求,也是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的重要体现。当前,友谊县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公路技术等级仍需提高,农村公路技术水平和通达深度距离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还有差距,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还不完善。
“十四五”期间,全市应持续加大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实现综合交通网络。开启“交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人民满意的高质量交通。
2.4 发展趋势分析
1.空间布局
根据《友谊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对未来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展望,结合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设想、友谊县自身特点和城镇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友谊县将围绕“佳木斯、鹤岗、双鸭山”城市群空间格局,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多模式、枢纽型、一体化”城市群交通体系,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的城际交通网络,实现核心城市间与周边城镇间的1小时通达圈。县域将以“两轴一心”的空间结构框架。“两轴”为县域内主副发展轴,其中主要发展轴由福前铁路和国道同哈公路组成,次要发展轴由依饶公路和铁路组成;“一心”为友谊镇镇区,是友谊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是友谊县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促进全县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十四五”时期友谊县将完善区域交通网络,连接对外通道,强化交通枢纽功能,实现中心城镇与各区、县城之间半小时通达,承担黑龙江省东北部重点开发城镇的职能。
2.对外交通运输
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将以公路、铁路为主。公路运输以提质增效为主要发展方向,提高地区内重点通道公路等级,注重国省干线提质增效,完善农村公路网,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构建完善的运输通道体系。铁路运输重点提升铁路服务能力,强化服务质量。场站建设方面,完善枢纽场站布局,加快推挤友谊客货运站场建设,提升运输组织水平和衔接转换效率。全面开拓对外交通运输新时代。
第3章 发展思路
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四次、五次、六次会议精神、交通运输部相关工作部署、省交通运输厅有关工作要求,切实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部署要求,做到“六个坚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围绕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办好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交通目标,补短板、兜底线、强服务,把握好友谊县城市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充分发展交通引领作用。紧扣“一带一路”倡议,以交通优势提升区位优势,完善通道、枢纽等体系布局。推动交通设施融合发展,优化组织、打通循环,促进“多向多式”“互联互通”构建高效便捷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3.2 发展原则
突出重点,稳中求进。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决策部署为根本出发点,落实建设交通强国、服务现代化新龙江总体布局等长期部署,科学制定“十四五”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性、引领性、支撑性强的重大项目建设;聚焦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补短板、优结构为重点,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服务能力和品质。
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推动交通运输服务向高质量、高效益转型发展。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强化各种运输方式协调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动交通运输综合化、一体化发展。引导交通运输与旅游、物流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动能。
以人为本,和谐统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服务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们出行可靠性、便捷性、舒适性来规划和组织交通,紧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抓住国家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加快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安全至上,绿色发展。把安全保障作为前提,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落实到交通运输各环节,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提升都市区及主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坚持公交优先,形成以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引导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智能高效,创新发展。突出智慧运输、服务高效。以大数据智能化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提高智能化交通发展水平,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交通运输提质增效的强大动力,推动技术、制度、政策及管理方式改革创新,推动交通共建共享模式发展,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应用,创造智慧交通出行环境,提升交通服务品质。
3.3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友谊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坚持以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交通为根本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县、局、场”融合发展为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根本路径。围绕交通强国战略,以长期目标和近期任务相结合为思路,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构建“补短板、畅网络、保民生、优服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动交通运输供需动态平衡,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充分衔接,全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提高人民出行幸福感。规划到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运输装备水平总体提高,运输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广大农村基本出行条件明显改善,治理体系向现代化迈进,基本建成基础设施能力充分、运输服务优质高效、科技信息化先进适用、资源环境集约绿色、安全保障可靠有力、行业管理法制文明的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2.具体目标
(1)基础设施覆盖充分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完善。围绕铁路、公路等城乡基础设施国省重点投资领域,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实现对区域内主要物流、客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旅游景区的全面覆盖。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桥梁建设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实现基本通畅向提质升级、完善设施发展,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连接城市间主要干架及乡镇道路、城市道路改造,基本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网络化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到2025年,友谊县围绕“一横两纵”公路主通道(一横:G221;两纵:S202、S501),加强公路通道建设,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总量进一步增加,公路快速网和干线网更加完善,依托一带一路、东北振兴、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及东北亚经济圈等规划,形成以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动脉的路网体系,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30%以上。农村公路力争突破500公里,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县道三级及以上占比达60%,乡道三级及以上占比达70%,村道四级及以上占比达80%。全县农村公路高等级路面占比达90%以上。
(2)交通网络结构优化
综合交通网络结构更加优化,通行效率有效提升。综合交通网络密度、结构更加完善,设施装备水平较大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村、旅游景区为延伸的纵横干支线交通网络,实现提效率、增效益与强弱项、补短板相结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体系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显著提高。农村路网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到2025年,普通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MQI达到80以上;国省道一、二类桥梁比例85%以上;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回收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县乡村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0%以上。农村公路列养率、县乡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率、建制村通客率、县乡村物流节点覆盖率均达到100%。
(3)交通枢纽衔接顺畅
交通衔接转换体系基本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充分衔接,通行能力显著提高。完成县内交通综合枢纽建设,实现火车、公交、客运、出租车等交通方式“零换乘”。城镇公共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公共交通分担率出行得到有效提高,城乡客运一体化有序推进。集疏运体系更完善,开展多式联运,发展智慧物流,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核心圈”,拉动区域物流业快速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节点覆盖率,构建覆盖全县、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紧密圈”。
到2025年,友谊县客货运枢纽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交通水利、通用机场、客运枢纽场站等重大工程建设。改扩建友谊县客运站,新建公交货运停车场站2处,每个货运停车场站包括公交车辆停车场,公交停车位16个,货运车辆停车区,货运停车位38个,公交货运停车库等。初步建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客货运输站场体系,构建县区半小时交通圈、乡镇1小时交通圈、临近城市和县县之间1.5小时交通圈。
(4)交通治理法制安全
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公路、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成效显著,大幅提升行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改善交通行业管理形象,使行业发展软实力全面提升,营运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安全监管和市场监管显著加强。
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实施公路安防工程、灾害防治工程和桥梁工程建设项目。道路运输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实现逐年下降。交通基础设施和重点载运工具监测监控网络更加完善,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安全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前提,是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是交通运输永恒的主题。应急救援是交通运输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强化友谊县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应对突发事件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专业队伍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
以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及其损害为导向,以“平安交通”建设为主线,形成科学完善的交通运输安全机制和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协调、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工作原则,形成合力,提高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实现“保畅通、拉得动、联得上、打得赢”的总要求,通过强化监管和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持续推动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杜绝一般事故,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
(5)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解决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得到广泛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有序推进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和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构建“有序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营运车辆生产的单位能耗显著下降。推动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交通排放、噪声污染和公路沿线径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集约利用土地、线位等资源,实现老旧设施更新利用、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强化交通生态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强化生态环保设计。建设绿色交通廊道。
(6)运输服务优质高效
运输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设施养护水平稳步提升。国省干线公路路况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全面提升,积极推进科学养护进程。公路养护管理与保护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养护体制机制、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
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明显提高。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基点,贯穿于整个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以智慧交通为主攻方向,推动交通运输全面创新。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科研资金投入机制,建设一批创新平台。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进一步推进智慧公路、智慧铁路等建设,完善智慧交通引领运输服务升级。强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装备技术升级和标准化发展。交通枢纽站点无线接入网络广泛覆盖,铁路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客运网上售票比例明显提高,应用信息化技术得到积极推广,进一步支持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构建。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构建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公路。
坚持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坚持技术应用安全可控。抓住交通强国建设战略机遇,围绕县委县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步伐。交通运输行政许可、年度审验、年度考核全部能够实现网上办理,便民信息全部实现手机查询,交通运输重点部位全部实现智能监管,交通运输行业相关数据全部实现共享。
(7)交通运输与产业深度融合
交通运输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交通运输与旅游、工业、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交通旅游在规划、网络、功能、产业和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文旅市场体系,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使文旅产业真正成为友谊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景区连通公路提档升级建设,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改善区域公路通达条件,提升区域可进入性,提高乡村旅游道路的建设等级,推进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形成旅游交通网络,完善提高游客运输组织能力和旅游交通沿途保障能力。完成重点企业主要通行路段及连接路段维修,解决运输困难与安全问题。
第4章 发展任务
“十四五”时期,友谊县以“补短板”为重点,以“优结构”为抓手,建设高品质交通网络,加强路网通达深度和网络化程度,扩大覆盖范围和服务人口,逐步推进路网改造升级,完善公路网畅通性,提高运输服务品质,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行业治理为保障,以强化交通运输与产业融合发展为动力,全面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友谊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提供可靠的交通运输保障,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发展由“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转换。
4.1 建设高品质交通网
1.国省干线提质增效
“十四五”时期,加快优化路网结构,补齐发展短板,提高路网顺畅度,全面推进普通国省道提质改造,保障路网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效服务新型城镇化和县域经济。规划建设实施国省道项目5项,总里程96.6公里,估算总投资159222万元。其中,国道40.4公里、省道56.2公里;一级公路59.9公里、二级公路36.7公里。
专栏1 普通国省道建设任务 一、国道建设项目2项共40.4公里 1、G221国道同江至哈尔滨公路友谊过境段13.4公里,升级改造,拟建一级公路。估算总投资46472万元。计划2022年开工,2024年完工。 2、G221国道同江至哈尔滨公路友谊至富锦界段27公里,拟建一级公路。估算总投资48600万元。计划2024年开工,2026年完工。 二、省道建设项目3项共56.2公里 1、S501省道友谊至宝清公路友谊至宝清界段26.2公里,升级改造,拟建二级公路。估算总投资19600万元。计划2022年开工,2024年完工。 2、S202省道名山至兴凯湖公路红兴隆至电厂段19.5公里,升级改造,拟建一级公路。估算总投资35100万元。计划2023年开工,2025年完工。 3、S202省道名山至兴凯湖公路红兴隆至集贤界段改造项目10.5公里,升级改造,拟建二级公路。估算总投资9450万元。计划2025年开工,2026年完工。 |
2.农村公路优化升级
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全域旅游,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服务能力,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实现以交通便利带动脱贫减贫。有序推进农村公路整体技术等级提升,保持农村公路经济节点通畅,打通县乡公路重要路段断头路,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和网络化水平。强化农村公路服务导向,按照“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理念,重点推进旅游路、资源路和产业路建设,连通主要经济节点和A级以上景区,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及支柱产业的发展,满足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发展需要。
“十四五”时期,友谊县重点促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公路整体技术等级提升,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农村地区出行安全为基础,分批实施乡镇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规划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75.1公里,估算投资18023.76万元。
专栏2 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工程:规划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75.1公里,拟建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估算总投资18023.76万元。 1、县道X201富锦至友谊公路18.762公里,提档升级,拟建三级公路。估算投资4502.88万元(中央车购税1500.96万元、地方配套3001.92万元)。计划2023年开工,2024年完工。 2、县道X202友谊至友谊县/宝山区界公路18.404公里,提档升级,拟建三级公路。估算投资4416.96万元(中央车购税1472.32万元、地方配套2944.64万元)。计划2023年开工,2024年完工。 3、县道X203红兴隆至龙山公路26.617公里,提档升级,拟建三级公路。估算投资6388.08万元(中央车购税2129.36万元、地方配套4258.72万元)。计划2024年开工,2025年完工。 4、县道X301兴盛至建设公路11.316公里,提档升级,拟建三级公路。估算投资2715.84万元(中央车购税905.28万元、地方配套1810.56万元)。计划2025年开工,2026年完工。 |
3.提升公路交通运输安全水平
坚持“安全第一”,坚守红线底线,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一是坚持和完善公路安保防护设施,提高出行安全水平,改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规划实施国省道安防工程53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0.7公里。估算总投资11600万元。二是继续加大国省道、农村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力度,提高路网整体抗灾能力。规划实施国省道灾害防治工程5.150公里,估算总投资200万元。三是继续加强危桥(隧)改造工程,重点对干线公路改造路段上四、五类桥梁进行同步改造,大力整治国省干线公路危桥和大、中型公路病害,提高国省道桥梁完好率。有序开展农村公路低等级桥梁改造,提高桥梁安全和耐久性。“十四五”时期,友谊县公路养护部门组织鉴定、排查危桥,主要对达到四类桥梁标准的,发现一座,改造一座。预计加固、改造普通国省道危桥36延米/2座,农村公路危桥68.3延米/8座,估算总投资1100万元。
专栏3 安防工程、灾害防治工程及危桥改造任务 安防工程:规划实施国省道安防工程53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0.741公里。估算总投资11600万元。 1、同江至哈尔滨公路处理隐患里程28.407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沥青照面维修K154+485-K182+892,公路两侧安装缆索K154+800-K155+100(双侧)、K162+480-K162+600(单侧)、K162+460-K162+600(单侧)、K203+150-K203+551(双侧)。 2、同江至哈尔滨公路处理隐患里程3.359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沥青照面维修K208+441-K211+800。 3、集贤至当壁公路处理隐患里程1.627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沥青照面维修K68+257-K69+884。 4、名山至兴凯湖公路处理隐患里程19.6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沥青照面维修K146+237-K165+786。 5、同哈公路至收费站处理隐患里程0.741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公路两侧安装缆索K0+000-K0+741(双侧)。 灾害防治工程:规划实施国省道灾害防治工程5.150公里。估算总投资200万元。 1、同江至哈尔滨公路灾害防治工程0.1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过水路面处置K210+200-K210+350。 2、名山至兴凯湖公路灾害防治工程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路面沉陷段(煤矿采空区)处置K160+786-K165+786。 桥梁(隧)改造:国省道危桥2座。丰源北一桥桥梁全长15.5米、桥梁宽12米;陆家枪桥桥梁全长20.5米、桥梁宽12米。农村公路危桥改造8座,分别为福源桥、中心桥、海亭桥、东明2桥、东建桥、东兴桥、无名桥、成富2桥,全长共68.3米。估算总投资1100万元。 |
4.完善枢纽场站建设布局
随着友谊县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交流日益频繁、生产资料消费量和农产品产出量明显增长,对日用消费品物流、农业生产物资供应、大宗产品物流和农副产品销售物流等需求不断增长,要求依托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友谊县客货运站场建设,构建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客货运输站场体系,提升运输组织水平和衔接转换效率。“十四五”期间,重点对友谊县客运站进行改扩建。同时,新建城东和城西2处公交货运停车场站。
专栏4 客货运场站任务 一、县级客运站 友谊县客运站改扩建项目,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估算投资2600万元。计划2022年开工,2022年完工。 二、货运场站 友谊县城东公交货运停车场站项目,新建,占地面积17047.8平方米,估算投资1500万元。主要建设公交车辆停车区4087.6平方米,设置公交停车位16个;货运车辆停车区8639.3平方米,设置货运停车位38个;公交货运停车库4701.7平方米。计划2021年开工,2022年完工。 友谊县城西公交货运停车场站项目,新建,占地面积17047.8平方米,估算投资1500万元。主要建设公交车辆停车区4087.6平方米,设置公交停车位16个;货运车辆停车区8639.3平方米,设置货运停车位38个;公交货运停车库4701.7平方米。计划2021年开工,2022年完工。 |
5.推进通用机场建设
“十四五”时期,友谊县规划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将现有农用机场进行升级改造成A2级通用机场,增加跑道长度、新建运营服务基地、飞行服务站、维修站等。友谊县通用机场的建设,可提供短途运输、公务航空、公共服务、农业、防火、旅游等通用航空服务。
专栏5 通用机场建设任务 友谊县(农场)通用机场建设项目 将现有农用机场进行升级改造成A2级通用机场,增加跑道长度、新建运营服务基地、飞行服务站、维修站等。估算总投资1.2亿元。计划2024年开工,2025年完工。 |
6.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友谊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以邮件处理中心为节点、邮政网点为终端、便民服务站和村邮站为延伸的服务网络建设,将邮政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友谊县空间规划。发挥综合交通体系的资源优势和组合效率,推进邮政快递处理场所等基础设施与铁路、公路枢纽的同步规划建设。推进邮政网点标准化、信息化改造,新建、改建、扩建城镇居民住宅区建设单位应当配置智能信报箱,推进老旧小区信报箱智能化改造。推动邮政设施与城市新区、独立工矿区、开发区、旧城改造等统一规划验收,推动在全县学校、车站设立邮政网点。实施邮政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程,实现邮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要通信设施和安防系统。
4.2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继续加大养护工程实施力度。定期开展公路养护巡查,加强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检测和日常维护,做好预防性养护工作,在公路病害发展初期,实施灌缝、坑洞修补、等养护措施,如强化路面磨耗层的更新或修复;路面标线、涵洞及附属设施的修复;金属桥的重新油漆;防治外部因素对公路的损害,如稳定边坡、防治坍方、添建挡土墙、改善排水设施、防治水毁、预防雪崩、砍伐树木等。及时修复公路设施病害,做好公路保洁、绿化和路基防护等工作,达到处置资金最少,养护效果最佳,路况质量最好的效果。建立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统筹安排制度,科学安排大中修比例。
4.3 提高运输服务品质
一是增强运输服务能力。加大客运服务覆盖范围,增强客运服务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化。规范长途客运班线有序发展,重点发展中心城区与周边乡镇之间的直达客运班线和旅游班线,减少超长距离线路。加快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推广城际客运班线公交化。利用农村公交系统,加快小件快运网络基本覆盖建制村。完善集疏运体系,开展公铁多式联运,电商快递城市配送。二是提升城乡运输服务水平。农村公路和客运停靠站的规划、建设、标准统一。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客运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公交化线路网络布局。鼓励城市公交向周边延伸,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深度和安全水平。强化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合理确定出租汽车运力规模。三是促进新业态新模式运输服务发展。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立推广“交邮合作”,引导客运站、客运企业和邮政企业、农村供销社点等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一标准,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配送节点,构建信息化程度高、功能齐全的交邮农村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综合物流服务水平。
4.4 强化交通运输智慧引领
借助国家“新基建”行动,立足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引领两手抓,重点推进公路建养管运和安全的区域协同监管以及现代物流、城市客运和农村客运等公共信息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应用。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以新一代5G、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和全覆盖的通信网络为基础,加强公路养护决策、路网运行监测、应急调度指挥等核心业务系统的应用,实时感知公路交通运行状态,促进“多源交通数据融合”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强化友谊县的智慧交通建设。
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对物流信息化投入,依托5G现代网络技术平台,应用区块链等现代大数据实用技术,按照供应链一体化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快完善友谊县的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物流中心信息化平台,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城乡物流信息共享。加强物流中心、配送基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物流产业路便捷畅通,沿区域主要交通干线在乡镇、农村、示范基地、科技园区等重要节点,开展双向货物运输配送服务,推广农村“货运班线”模式的快递物流,强化智慧科技技术引领交通物流行业管理。
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有序推进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和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构建“有序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到2025年,全县规划建设充电桩200个,基本满足全县居民、单位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需求。
加强营运车辆监管平台的应用。对出租车、公交车、“两客一危”车辆等重点营运车辆进行监管,运用车联网、无线通信、人脸识别和北斗定位技术,实时采集车辆位置、运行状态、司机行为等信息,实现防撞预警、防撞紧急制动、智能巡航、限速管理、疲劳驾驶提醒、事故追忆、自动报警等功能,对友谊县所有营运车辆进行有效监管。
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深化交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交通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交通领域更多的青年骨干人才留在友谊、扎根友谊。坚持高精尖缺导向,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交通一线创新人才,支持各领域各学科人才进入交通相关产业行业。推进交通高端智库建设,完善专业人才体系。
4.5 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依照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时期,友谊县将以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行业建设,优化运输结构,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定友谊县“十四五”时期交通绿色发展行动方案,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等统筹协调,合理布局交通线路及枢纽场地,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利用,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推广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推广使用公路建设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交通利用资源和能源效率。在公路建设方面,推进废旧路面、沥青等材料再生利用,钢材、水泥等材料循环利用;扩大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工业废料和疏浚土、建筑垃圾的无害处理及在工程中的使用。
二是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推动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进一步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客货运输中的应用,扩大公共服务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加大客货运场站、加油加气站等充电桩的比例,加大对城乡居民绿色出行的宣传力度。征用临时用地要强化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制定方案和措施,予以管控;拓展“四好农村路”景观保护与再造功能,扩大景观服务的覆盖面。全面开展污染综合防治,推广营运车辆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在公路服务区和运输场站规划建设污染物接收处理系统。加强应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中泄露的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三是强化交通生态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强化生态环保设计,建设绿色交通廊道。优化公路建设路线,减少取弃土场、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时避让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点。友谊县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推进生态选线选址,鼓励生态环保设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紧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性,统筹保护好水陆域自然生态空间,对优先保护、重点保护的环境敏感区、生态保护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优先采取避让措施,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域,确保交通运输发展的同时区域生态功能不退化,环境质量不降低。
4.6 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构建完善可靠、反应快速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维护行业运行安全。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持续督促企业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明确各层级、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诚信管理体系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全面建立以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为主题的安全责任体系,把企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生责任事故等情况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
一是完善安全生产体系。严格执行交通安全生产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强化安全三同时制度和企业主体责任,明确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对危桥、险路、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地段的巡查力度,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完善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标志、标线,切实消除不安全隐患。加强客运、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源头监管和动态监管,重点加强公交、接送学生车辆、长途客运、旅游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全监管,规范客运安全监督。
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紧紧抓住重点领域不放松,始终要把道路运输、公共交通等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各行业管理部门要采取各类措施强化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实现“两客一危”车辆监管跟踪覆盖率达到 100%。
加大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继续做好旅客运输实名制售票和查验工作,深入开展“两客一危”和农村客运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两客一危”车辆的动态监控工作。做到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和量化考核标准化,建立执法检查数据库,建设远程监控平台,对重点企业,重点岗位进行远程监控,完善安全生产现场移动执法功能,建设移动执法调度指挥平台、监管人员位置监管平台等,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时段监管。
二是提升设施设备安全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养护,加强设施运行监测检测。改善农村公路安全技术状况,着力解决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不足、标志标线缺乏的问题。依托互联网+和5G通讯技术的全面普及,将符合网络传输标准和安防预警需求的设备设施引入运输企业安全监督和运营管理,对于特殊高危环境可以考虑引入AI人工智能技术装置代替人工,消除操作人员的生理影响因素。在乡道及以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和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引入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监测预警传感器及配套监测系统,设备异常时系统自动预警,提示及时进行设备设施维护,落实城市公交车驾驶员防护设施安装政策、采取切合实际办法加装保护设施,确保公交车行驶安全,从而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安保水平。
全面开展移动执法,信息化执法。全面依托行业系统大数据、云计算和5G等技术,实时锁定和上传执法流媒体数据,通过以查促管、以查促改、以查促防,从源头上遏制“两客一危”车辆超速、超载、疲劳驾驶和不按规定路线行使等行为,强化联网联控系统作用,特别是提前预警和实时提醒功能,将人为不安全因素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加强应急装备、设施和队伍的建设。改善应急救助设施和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合理布局应急运输装备集结地、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危险品应急救援中心和医疗救助站。加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联防、联控、联动能力。配备高效、快速的智能机械和大型清雪设备用于应急救援和养护。继续深化应急预警机制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新建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作用,加强与公安、应急等部门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完善突发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形成覆盖全市的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信息指挥网络,确保预警信息和指挥信息高效传递。重点在“两客一危”行业开展应急救援自救培训、训练与演练,提高突发事件情况下的自救能力,为社会应急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五是认真落实应急信息相关报告制度,落实完善应急值守制度,通过强化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快速应急响应能力。
4.7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坚持法治引领,完善综合交通法规体系,推动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订。不断深化铁路、公路等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改革、提升交通运输法治能力、增强交通运输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深化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行政权力制约与监督,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能力。突出“扫黑除恶治乱”工作,持续开展各项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加强对出租汽车行业乱象的治理工作,持续重点打击超载超限车辆,持续加大对各客运集散地“喊客、揽客”乱象治理工作。进一步确立人才工作优先发展理念。切实形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科学使用人才的常态工作机制。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要通过积极引导各类人才进行有序流动。要按照起点高、专业广和方法活的原则,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引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特殊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评价,联合奖惩和诚信宣传。构建交通运输信用体系,覆盖政务诚信、工程建设、运输服务、安全生产、信息统计、企业管理、关键岗位从业人员等领域。加强信用评价结果运用,拓宽信用评价范围,完善信用评价制度,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运用。三是加强交通运输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两路”精神等交通精神。加强交通运输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突出服务民生工作,稳妥处置各类投诉信访问题。严把干部政治关、廉洁关,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全面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党建工作,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同步提档升级。四是贯彻实施综合交通法规体系建设。打造依法行政专业化平台。推进交通运输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基层执法工作信息化建设。打造规范文明执法平台。完善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行为、执法场所、执法方式,推进交通运输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造完备交通信用体系。完善与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动联合协作机制,建立健全部门间相互衔接和联合惩戒制度,形成执法合力。打造执法运行长效机制。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和信息化移动执法,强化执法信息共享。
4.8 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交通旅游业,加快构建高品质的交旅客运服务体系,围绕凤林城址、兴隆山遗址、长胜遗址、幸福湖、美兰庄生态园、友谊县湿地保护区等重点旅游景区,以打造旅游环线,优化交通干线网络结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线内道路建设,提高景区景点之间的通达性。结合重要的旅游景点布局,谋划建设旅游风景道,提升交通配套设施的旅游服务能力,在旅游公路沿线设置清晰的旅游指示标识牌,旅游旺季开通专项旅游班车,满足自驾游爱好者的营地需求,促进交通与旅游更好的融合,同步前进。
“十四五”时期,友谊县加强景区连通公路建设提档升级。谋划重点旅游度假区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修建高等级公路,推进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形成旅游交通网络。完善提高游客运输组织能力和旅游交通沿途保障能力。谋划开通旅游客运班车、旅游公交车和观光巴士等,降低游客出行成本。沿主要交通干线及重要交通节点增设旅游交通服务区,完善服务功能,实现旅游餐饮、休闲、地产品采购、停车等服务功能,并配套建设旅游厕所。
4.9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十四五”时期,友谊县交通运输规划建设总投资20.75亿元。其中,公路基础设施17.7亿元(国省干线公路15.9亿元、农村公路1.8亿元)、道路运输客货运场站设施0.56亿元、公路养护1.29亿元、机场建设1.2亿元。
“十四五”时期规划能否顺利实施,资金保障是关键,完成上述建设任务,需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一是认真落实和争取中央给予的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双鸭山市特别是友谊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二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争取加大友谊县资金配套力度;三是积极争取省政府通对垦区公益性交通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四是继续深化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争取贷款、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资金。
表4-1 “十四五”时期友谊县交通运输建设投资需求表
序号 |
项目 |
建设规模 |
投资(亿元) |
投资占比(%) |
合计 |
20.75 |
100 |
||
一 |
公路基础设施 |
17.7 |
85.3 |
|
1 |
国省干线 |
一级公路59.9公里、二级公路36.7公里 |
15.9 |
76.6 |
2 |
农村公路 |
三级公路75.1公里 |
1.8 |
8.7 |
二 |
道路运输站场 |
县级客运站1个,公交货运停车场站2处 |
0.56 |
2.7 |
三 |
公路养护 |
安防工程53.7公里,灾害防治工程5.15公里,国省道危桥改造2座,共36米,农村公路危桥改造8座,共68.3米 |
1.29 |
6.2 |
四 |
机场建设 |
通用机场 |
1.2 |
5.8 |
第5章 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交通建设对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几年,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关于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及省、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文件要求,本章将针对规划中涉及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做简要评价。
5.1 环境影响分析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地貌。路网建设对地形、地貌的影响表现在对原来地形地貌的改变,特别是扩大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面积。直接原因是填方、挖方、弃土等操作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2)动物群。交通对动物群影响多种多样,有由于交通建设而直接导致动物迁徙,有车辆交通公害(如噪声、光害、大气污染)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生存,还有因路线周围地区开发而造成的影响等。
(3)植物群。交通建设对植物群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建设土石方工程直接导致植被的破坏;二是由于地表水系地下水位的变化,土壤、大气等生态条件的改变对植物的影响,这是间接的。
(4)自然景观。由于路网建设阻隔或抑制了景观,如新道路的路堤、噪声围栏、高架桥等结构可能会阻挡环境景观。
(5)大气污染。在交通运输中,车辆排出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都超过大气的自然净化能力和允许标准,使人和其他生物都蒙受其害。
(6)水质污染。由于人为原因,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中,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使水的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危害人和动植物的生存条件。
5.2 对策措施
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尽量避免穿越环境敏感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较强支撑能力,污染排放可以控制在达标水平范围内,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国土开发、城镇布局、生态保护红线等相关要求,符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以及节能降耗要求,路网规模和布局总体合理,本次“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方案从环境角度总体合理。
但限于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的特点,受地形、地质和路网功能目标等因素制约,部分路段难以避免涉及环境敏感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规划优化调整措施,或在下步具体线位规划和设计中,采取减缓措施。交通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关键是如何减少环境影响,求得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本次规划提出两方面的对策措施:控制与防治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有利影响。目前,主要把重点放在前者,而对于后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应予以重视。
(1)控制与防治的原则和措施
总结国内外的经验,环境影响控制与防治,必须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的方针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尽可能减少环境影响程度。这些措施包括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
行政措施:依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有关标准,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建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队伍,依法行政。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把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正常工作管理程序。
经济措施:依据有关排污处罚和用水收费的标准,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用经济手段改变不合理的排污方式,促进排污量的减少,降低污染浓度。另一方面则要尽可能地节约水资源。
技术措施:对污染物的产生、排放、转化及环境效应作全面调查,深入分析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制定有效的控制与治理措施。
(2)控制与防治的对策
交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下面针对主要方面,提出有关控制和治理措施与对策。
控制生态环境影响的途径和对策。线路通过复杂生态系统或不良工程地质地段,设计、施工时应切实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以减少生态环境影响。设计与施工中应结合线路具体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尽量减少高挖深填,合理调配土方,移挖作填减少施工土方工作量,或借土还田节省用地。施工阶段严格按规定地点取土,严禁就近刮地取土,避免破坏地表现有植被和耕地。合理设置弃土弃碴场地,加强防护设施设计,减少水土流失。隧道设计、施工时,应采取“早进晚出”原则,减少隧道洞口处的深挖路堑长度。必要时应设明洞,以免破坏山体平衡而引起坍塌或滑坡现象,从而减少边坡和坡脚的防护工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桥梁设计、施工时,尽可能减少对河流过水断面排洪、通航的影响。线路两侧地表原有植被和地表硬壳尽量不予破坏。路基边、路堑顶可铺种草皮,有条件的应在线路两侧种植防护林带,形成一条沿线绿色长廊。尽量减少长大路堤、路堑、桥梁等设施对地面水、地下水的流向、水位和水质的影响。施工驻地、料场以及施工运输便道,在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曾遭到破坏的植被。施工期间严禁乱砍、乱伐、乱挖、滥烧,以保护自然植被。
控制噪声的途径和对策。根据噪声传播的三个阶段,可分别采用三种途径加以控制:一是搞好城市规划、功能分区与交通建设的统一布局及沿线两侧建筑物的平面设计。二是做好噪声源的控制,即积极降噪法。从声源上降低噪声,例如控制鸣笛噪声、改善轨道结构及电气化接触网的构造、在列车车厢两侧加设防声裙等减少列车运营噪声,控制施工噪声等。三是控制与阻挡噪声的传播,即消极降噪法。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设置声屏障、防护林等。在接受点阻止噪声,如沿线建筑物进行隔声改造,设置双层窗,换用较大质量的门板等防护降噪措施。
控制电磁干扰的途径和对策。设计阶段与电信线路产权单位协商好,充分考虑避免与临近长距离平行接近的电信线路平行。可分段采取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或直供加回流线供电方式。对于与铁路交叉跨越的电信线路,可改用电缆由路基下穿过,并用钢管保护。对于沿线附近居民电视信号接收干扰问题,可采用共用天线接收系统或采用高增益天线并采取高架方式解决。
控制大气污染的途径和对策。合理选点、布局,有利于污染物排放的稀释、扩散。选择和采用有利于废气扩散的排放方式。优化工艺,使用节能车,改变燃料构成,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减少烟尘及废气排放,车辆空调、保温制冷机应使用新型无污染制冷剂。绿化造林,缓解大气污染。确保有毒、有害、危险品的运输安全,减少牲畜运输及粉粒状货物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现有净化除尘设备的管理维修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实行定期监测,定期维修。
控制水污染的途径和对策。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各类污水的废水量和污染物浓度。合理规划污水管网、下水道系统和排污口位置,改进污水口排放方式。采用污水处理措施,选择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方式。提高水的回用率,机务段经污水设备处理后的水可用于车间地表水冲刷、冲洗机车、厕所以及花池、水池等。充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开发和利用水环境容量。加强管理,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制度。按照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在主要河流位置建设桥梁时,按要求设置集水池。
控制固体废物的途径和对策。集中布置堆放场所,并由所在地方环卫部门定期集中处置。煤渣等废弃物应设专门堆放场地,集中后用于建筑材料或铺设道路,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研究垃圾处理新技术,使垃圾资源化。
第6章 保障措施
6.1 加强组织管理
落实主体责任。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省市重点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加强任务分解,抓好友谊县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谋划,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及任务分工,加强沟通配合,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有序推进规划任务,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及时维护制度,及时把握和解决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
6.2 注重沟通衔接
重视规划衔接。横向加强与国土空间、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等规划衔接,纵向加强与国家、黑龙江省和双鸭山市有关规划对接,争取重点项目列入省和双鸭山市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重大项目计划。妥善做好交通建设项目与三线协调工作,主动化解项目政策处理中的各项矛盾,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协调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规划实施中监管和动态监测分析,适时开展跟踪评估和建设项目后评估,根据规划落实情况及时动态调整。
6.3 争取政策支持
继续抢抓机遇,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落实省、市各级财政资金用于相应事权的交通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手续,形成有利于项目建设、有利于投资招商的好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运用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专项债券等融资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加强财务分析和资金监管,严格防范债务风险。
6.4 完善管理体系
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明晰相关部门的职能,针对规划实施情况建立相应的监管考核制度,以确保规划得到有效落实。研究制定交通运输规范体系,从前期工作、方案研究、设计施工、专家咨询等多个环节制定统一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保证交通建设质量。
6.5 加强行业管理
建立养护管理体制,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和业务流程,加强农村公路管理,以精品示范工程为引领,强力推进养护示范路和绿化精品工程建设,提升公路整体服务水平。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大从业单位、人员质量行为规范和现场实体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严肃质量问题查处,健全完善科学的质量评价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建设和运输市场管理,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健全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6.6 强化智力保障
坚持把科技引领作为提升服务能力、提高管理效能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高度重视并不断强化交通科技、节能减排、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建立符合交通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工作体系,努力在低碳交通、交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建立和完善交通人力支持保障体系,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着力优化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提高中高级专业人才的比例。
6.7 加强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综合运用舆论宣传、理论阐释、文化传播等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交通运输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持续增强交通运输干部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增强职业成就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健全绩效考核、综合目标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机制,制定奖惩制度。整合全行业新闻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模式,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鼓励公众参与,为交通运输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原文件下载:55843
规划解读链接:https://www.hljyy.gov.cn/yy/15313/202112/c07_22019.shtml